此書是從歷史方面解釋路德的倫理思想發展。由前柏林大學賀爾博士著成;雖為對教會歷史研究之一種,卻在中世紀教會之襯托下,極其明晰地道出改教運動的中心問題,及其所特具的革命性與神學的原則。
改教運動的倫理思想,是源於路德之個人廣泛宗教經驗。讀者閱畢本書,便知路德不僅是一有學問的教授,宗教的天才,他更有堅强的品性,且富幽默感,深具真正的人性。
讀後感(李健聰)
到底是怎樣大的分歧,才可以孕育出宗教改革一個這樣影響深遠的運動? 作者賀爾從馬丁路德的詩篇講義中,一窺他的倫理觀,並隨著時間的轉移,找尋出他的倫理觀與當時經院學派以至教會教訓的差異,如何推動他作出宗教改革。在對馬丁路德的認識上,此書讓我上了重要的一課。他主張要審視自我,先清楚明白自己是一個怎樣的罪人,才能體會到救恩的寶貴。 馬丁路德的堅持,作出的貢獻,他對上帝的信心,改變了這個世界,包括你和我的教會。 平生不識馬丁路德,便稱基督徒也枉然。 |
書名 | 路德的倫理觀 |
作者 | 賀爾 |
譯者 | 潘主聞、鄧肇明 |
出版社 | 道聲出版社 |
出版年份 | 1964年10月;1980年7月(再版) |
包裝 | * |
定價 | * |
編號 | * |
國際書號ISBN | * |
購書連結 | * |
* 此書已斷版,對此書有興趣的讀者可在信義宗神學院圖書館、建道神學院圖書館或中國神學研究院圖書館借閱此書,詳細資料請瀏覽教會資訊網圖書館聯合目錄。
(註:教會資訊網圖書館聯合目錄是香港最大的神學圖書目錄,現時包括了香港5間神學院圖書館共400,000藏書記錄。5間神學院為建道神學院、中國神學研究院、播道神學院、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及信義宗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