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上帝

跟我的朋友馬克.克拉克一樣,我是在一個無神論的家庭中長大。十八歲那年,我甚至說服了一位朋友離開基督教!我絕對不會忘記那次對話,因為我知道他那麼容易就能夠被我說服放棄他的信仰,是因為他的信仰沒有紮實的根基。因此,我禱告求上帝讓無數人閱讀馬克的新作。馬克是新一代最出色的傳意專家之一。這本書就像馬克一樣,坦誠、能啟發並激勵人心。讀過它後就把它傳開吧!
雷.約翰斯頓(Ray Johnston) .灣畔教會資深牧師

馬克.克拉克的新作《問問上帝》非常有價值。我喜愛的書籍是,既能令經驗豐富的聖徒獲益和進深認識,又能引發慕道者和懷疑論者的思考。每一個新興的世代都需要清新的聲音去照亮我們與耶穌同行的路徑;我相信馬克.克拉克就是這樣的一把聲音。
丹尼爾.富斯科(Daniel Fusco) .十字路社區教會主任牧師

十問基督教,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他用自己的生命為鑰匙來貫穿所有的提問,譜寫出有血有肉的生命篇章。
歐偉昌牧師.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長沙灣堂堂主任

假如你一直都希望有一本護教書能具學術基礎、合乎邏輯,讀來又有趣味的話,你就無須再等待了。馬克.克拉克以他那個有趣和清新的觀點,來回應一些針對基督教信仰的主要反對意見。他完成了一項幾乎不可能達成的任務,把一個通常是枯燥的題目變得不單容易理解,更是有趣和引人注目的,同時又不失學術的誠信。無論是基督徒還是懷疑論者,這都是一本必讀的作品。
凱里.尼歐和夫(Carey Nieuwhof) .康納斯教會創會牧師 / 作家

不管你是正在信仰上尋求答案的懷疑論者,或是信主多年的「資深」信徒,必定能從本書中發現亮光,啓發反思,並帶來對基督信仰新的解讀,撥亂反正,奠下穩固的基礎。
盧志偉.呼吸系統專科醫生

馬克創製了一套非常實用和切身的工具。它提供了一個容易理解的範式,即使不是哲學家、語言專家或歷史學家,也能明白和解答常見的、對上帝、聖經和歷史上的耶穌所持的反對意見。這本書能裝備耶穌的跟隨者,與他們的朋友和鄰舍進行充實的對話,也能加深我們的信心,相信耶穌是主。
布魯克斯.凱維(Bruxy Cavey) .聚會所牧師

作者簡介:馬克.克拉克(Mark Clark)
馬克在多倫多成長,在2004年移居溫哥華,就讀維真神學院,後取得新約研究碩士。累積了十年的牧會經驗後,在2010年與妻子愛琳和一個優秀的團隊一起建立鄉村教會,時至今日,鄉村教會在大溫哥華區及卡爾加里已發展活躍和分佈多個地點的教會。

馬克熱衷於把福音處理化、教導聖經、看到人們的生命被耶穌轉化、建立教堂,並把福音傳揚到在加拿大各地。

馬克與妻子和三個女兒定居於蘇里巿。不論上帝呼召鄉村教會往何處去,他都能帶領它而感到榮幸與振奮。

推介文:十問基督教,答案只有一個!(歐偉昌)

當筆者有機會拜讀《問問上帝:回答懷疑論者對基督教的質詢》時,我了解到正是作者的獨特的人生經驗練就出他非凡的視野來撰寫這書,與其說這是護教或傳福音的書,我看更像是作者的生命結晶,透析出他為這代人在真理和靈性上作出深刻的洞察。他十問基督教,向那些疑惑者、不可知論者,和飽受現代思潮衝擊者進言,邀請大家共享福音的盛宴。
這裏,我無意為大家撮要此書內容,只想提出貫穿「十問」的幾個看點。若讀者能有所把握,將可覺察到力透紙背的生命之言。
首先,作者馬克成長於無神論的家庭,這使他帶著自己的困惑進入信仰的思考,使他能實在地理解在信仰邊緣掙扎者的感受和問題,他的回答只能在說服自己之後,才可以寫出來。
自八歲起,他就是一位妥瑞氏綜合症(Tourette Syndrome)患者,這種神經系統的疾病令他隨時可能發出不自主的怪聲或身體抽搐,後來他更患上強迫症,若他能勝過這些障礙又能在歲月中接受別人對他的奇異目光,你想想他的人生會有怎樣的閱歷?他給大家的回答又是怎樣?
他建立的教會由數十變數千人,他用福音改變人心,不是用甚麼目標導向或現代教會增長理論,試想像耶穌當年難道不也是用其信息改變世界,並不是依靠甚麼教會管理模式?
十問基督教,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他用自己的生命為鑰匙來貫穿所有的提問,譜寫出有血有肉的生命篇章。

推介文:回答懷疑論者對基督教的質詢(盧志偉)

一項關於香港基督徒離開信仰的研究顯示,大約三成受訪基督徒於三年後已改稱自己為無宗教信仰或轉信其他宗教。不少「離教者」對基督教信仰是抱著懷疑、質詢,甚至否定的態度。然而教會對解釋信仰的核心問題卻未能拭除他們心底的疑惑,促使他們摒棄耶穌、聖經和基督教。
本書作者馬克.克拉克擁有獨特的人生經歷,以致他能體會懷疑論者的掙扎。他善於運用豐富的聖經知識去確認並回應他們的顧慮。憑藉真誠和深度的接觸,確實令一眾懷疑論者得以通過超乎想像的方式與上帝相遇。
馬克的著作《問問上帝》不單具學術基礎,還合乎邏輯;以簡易而不簡化,淺白而不膚淺的文筆,把基督教最關鍵性的信仰問題交待一遍。
本書分為十章,每章都涵蓋一個極具挑戰的課題,包括:科學與信仰對立的迷思,上帝存在的理據,聖經的權威、歷史性和可信性,基督是否曾經存在過或只是神話,以及如何解讀罪惡與苦難等等……
「罪惡與苦難的難題」這一章就讓我從另一角度思考慈愛的上帝是如何介入人類的苦難,好使狹隘的思維得以被擴闊。
不管你是正在信仰上尋求答案的懷疑論者,或是信主多年的「資深」信徒,定必能從本書中發現亮光,啓發反思,並帶來對基督信仰新的解讀,撥亂反正,奠下穩固的基礎。

書名 問問上帝:回答懷疑論者對基督教的質詢
原文書名 The Problem of God: Answering a skeptic’s challenges to christianity
作者 馬克.克拉克(Mark Clark)
譯者 古志薇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0年11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5 x 21 厘米
頁數 257頁
定價 港幣138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117元)
編號 TS2018A13
國際書號ISBN 9789623804561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試讀

擁抱Z世代——後基督世代的牧養思考


這不是另一本有關某個世代的流行社會學著作。這本書是關於西方教會面對最重要的文化挑戰,而這挑戰剛好在一個新世代中反映出來。

在這種氛圍下受塑造得最明顯的一代,通常被稱為「Z世代」。他們會成為後基督教世界(post-Christian world)這種新實況的象徵。作為第一個真正的後基督教世代,他們的人數也是最多的Z世代,將會是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勢力,也是基督教會面對的宣教挑戰的核心。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詳述基督教會面對哪些新的實況。第二部分是化危為機,尋求回應,包括指出真正成為抗衡文化的教會有多重要。

最後,有三個附錄,是作者在麥克倫堡社區教會舉行的三場講座的記錄,當中涉及跟接觸Z世代有關的議題。

作者簡介:雅各.懷特(James Emery White)
雅各.懷特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的麥克倫堡社區教會的創立人及主任牧師;也是關鍵年代事工(Serious Times)的總幹事,該項事工旨在探討信仰與文化的交匯點,並且管理ChurchAndCulture.org的網站。他是戈登康維神學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的第四任院長,並在該院擔任神學與文化的兼任教授。他的著作超過二十本,並且被翻譯為十種語言。

麥克倫堡社區教會是由一個家庭開始,增長至今,恆常出席人數超過一萬,他們是來自多個校園。在麥克倫堡教會的增長中,有超過70%是來自不曾上過教會的人士。在初創立的時期,它經常被引述為在美國創立的教會當中,其中一所增長得最快的教會。

懷特博士取得公共關係與商業的學士學位,又在美南浸信神學院(Southern Seminary)取得道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並且在新約和神學兩個界別獲得迦勒特研究生獎學金(Garrett Teaching Fellowship) 。他在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從事美國宗教史的進深研究,並在英國的牛津大學持續進修,包括參加牛津的夏季神學課程。

懷特博士和妻子素珊育有四名子女和三名孫兒女。

推介文:艾德.斯泰澤(Ed Stetzer)——惠頓學院葛培理講座教授
雅各.懷特在《擁抱Z世代》中,探視了承接千禧世代的那一代,並以清晰、實際的方式分享了實用的洞見。想更清晰地了解年輕人世界的牧者和教會領袖,都應該細讀。
推介文:大衛.多克里(David S. Dockery)——三一國際大學 / 三一福音神學院院長
《擁抱Z世代》不僅是對我們當前文化動向的另一種流行社會學詮釋,這種分析本身或許同樣也是受到重視的。跟他眾多的作品一樣,雅各.懷特這部傑出的新作一如我們預期般出色,它不但提供了明智和仔細的文化詮釋,也從神學角度深入探究塑造我們這個二十一世紀世界的那些趨勢、概念和運動。假如你是認真服事教會的基督徒領袖,又想了解並接觸文化,為了能把福音的主張帶進這個後基督教世界的話,懷特這本書就是你必讀的作品。極力推薦!
推介文:蘇.米勒(Sue Miller)——兒童事工夥伴 / 橘子家教融合會議的員工 / Not Normal: 7 Quirks of Incredible Volunteers一書的合著者
雅各顯然有一顆熾熱的心,渴望Z世代能認識上帝。他的研究、實際的應用,以及切望所有教會領袖都得到正確的認識,必定會啟發你、向你發出挑戰。
推介文:梁永善牧師——基督教銘恩堂創堂牧師
二零一九年六月發生的連串事件使政府、巿民看到新一代年輕人的行動力和群體力,他們醒覺到要好好了解年青人的心態及需求。教會同樣也感到迷惘,確實不知怎樣牧養新一代的年輕人。
《擁抱Z世代》是一本很值得參考的書本,對於Z世代的年輕人心態和對信仰的看法有很透徹的分析,並藉著三個附錄分享這世代的人面對的困惑,如:同性婚姻等,這些都是很實際的討論。極力推薦此書給那些重視新一代的需要、年輕人的牧者,好好研讀此書,必能有所啟迪。
推介文:盧智榮教師——信義會榮光堂代堂主任 / G-Power青少年事工聯盟主席
本書作者以他在麥克倫堡社區教會的牧養經驗,先在本書的第一部分讓讀者了解Z世代青年群體的冒起、特性和他們在信仰上的掙扎;進而在第二部分為教會面對Z世代青年群體提出獻議,有別於一般從社會學進路的人口結構研究,本書的聚焦是以牧養的角度認識及回應當下青年群體的處境。若堂會以為以多元化的青年事工就能留住這代人,倒不如更深反省教會的「信息」如何更深回應這代人的需要。作為開始,這本書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推介文:從認識到回應:從「根本」回應當下青年牧養的需要(盧智榮)
青年群體流失是近年香港教會的熱門討論詞語,離堂者更是這一年的延伸討論課題,香港教會面對青年群體的萎縮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少數英語教會除外),不少堂會嘗試力挽狂瀾,用諸般的智慧與方法期望吸引青少年留下來,可惜徒勞無功,就像對著空氣打拳。

本書作者以他在麥克倫堡社區教會的牧養經驗,先在本書的第一部分讓讀者了解Z世代青年群體的冒起、特性和他們在信仰上的掙扎;進而在第二部分為教會面對Z世代青年群體提出獻議,有別於一般從社會學進路的人口結構研究,本書的聚焦是以牧養的角度認識及回應當下青年群體的處境,每章都設有討論問題,可以是青少年工作者的訓練素材,反思和整理每章的重點。

作者在書中的回應行動也是當下香港教會必須正視的,近年香港教會面對青年群體的流失,回應方法傾向以市場營銷的策略來應付,往往缺乏對青年靈性塑造和福音信仰內容的呈現作基礎的檢視,這是治標不治本的。

本書在「新進路」中提出教會要重構幾個根本觀念:教會、宣講、福音、護教等等,這些看似熟識的課題,但教會當務之急是需要為這些課題作出當下時代處境中的詮釋與演繹,讓上主活潑常新的道回應這代人的處境。

當下牧養青年人不是單向給予信仰的答案,因為Z世代具有能力在不同的網絡及媒介中找到答案,所以今日牧養年輕人更像是與他們一起的思辯旅程,在思緒的掙扎上與他們同呼同吸。放下身段,放下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道成肉身與他們同行,一同尋找真理、發現福音、回應使命,才能讓傳統教會不至被Z世代放棄。

本書末的三個附錄更是不能錯過的內容,是作者牧養Z世代的專題講座的筆記。這三個課題可能是香港教會牧養Z世代時,最需要面對的課題:同性婚姻、神秘學、科學護教;同性婚姻對保守教會的衝擊不斷蔓延,教會如何恰當回應及情理兼備地牧養。

書名 擁抱Z世代——後基督世代的牧養思考
原文書名 Meet Generation Z: Understanding and Reaching the New Post-Christian World
作者 雅各.懷特(James Emery White)
譯者 古志薇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19年7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5 x 21厘米
頁數 205頁
定價 港幣118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94元)
編號 TS1914B01
國際書號ISBN 9789623804264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試讀 內文試讀
Facebook 精句

信守真道

榮獲香港「第八屆基督教金書獎」

我最喜愛封面設計(學術)獎

最佳裝幀設計(學術)入圍獎

《信守真道》是一本有關路德的生平和思想的入門書籍。書中開首簡略地記載路德的生平,然後直接切入路德教導的核心,包括路德的神學與倫理學,讓讀者對路德的思想有基本的認識,從而理解路德所堅持、持守的信仰。

一本引人入勝、簡潔介紹馬丁路德思想的入門書
史華滋在這本簡短卻引人入勝的作品中,成功地把路德的思想與他的生平結合。本書簡略地介紹他的一生後,集中於路德對基督信仰和生活各個主要範疇的想法,包括對上帝的認識、教會與聖禮、聖經、婚姻與教導兒女,以及聖召等。路德的見解對今日信徒來說仍是適切相關。本書可以為個人、教會小組,或大學和神學院課堂提供研習的材料。

作者簡介:史華滋(Hans Sehwarz)
史華滋是德國雷根斯堡大學榮休的系統神學教授。自一九六七至一九八一年,他在俄亥俄州哥倫布的三一信義神學院(Trinity Lutheran Seminary)擔任教授。他在五大洲主講了超過六百場講座,著書也超過三十本,包括The Human Being: A Theological Anthropology(2013年),以及The Christian Faith: A Creedal Account(2014年)。

讀後感:信守真道(羅永光)
在中文出版的書籍中,研究路德神學的並不多。雖然西方著作中也有少量已翻譯成中文出版,如保羅‧阿爾托依茲(Paul Althaus)的《馬丁路德的神學》和拜爾的(Oswald Bayer)《路德神學:當代解讀》。可是,由於阿爾托依茲的《馬丁路德的神學》較側重信義宗的教義神學,對信義宗教牧的幫助較大;拜爾的《路德神學》非常學術,也很哲學性,較適合學者閱讀,而對一般信徒而言,這兩本好書也因此有其不足之處。史華滋(Hans Schwarz)是國際知名的神學家,是德國累根斯堡(Regensburg)大學的榮休教授。他的Martin Luther. Einführung in Leben und Werk(馬丁路德的生平和思想導論)德文原著早於一九九五年出版,期間經過多次修訂及增修,也曾翻譯成英文、斯洛伐克文和俄文。《信守真道:馬丁路德的生平和思想導論》一書乃依據二零一五年的英文增修版"True Faith in the True God"翻譯而成,以配合教會改革運動五百周年紀念。《信守真道》是一本有分量的學術著作,卻又是一份清晰易明,普讀性很高的作品。書中甚至可以找到一些華文出版中鮮為人知的材料,如路德對教育、經濟和音樂的影響。史華滋把路德生平的重要經歷與他的神學要點扼要地整合在短短的二百多頁篇幅中;他不但清楚的解釋了五百年前的神學,更難得的是,他提供了不少當代的討論和反思,包括「唯獨聖經與聖經鑑別學」,「路德與猶太人」,「兩個國度與第三帝國」等等。如果讀者沒有很多時間,沒有太多神學基礎,但又對教會改革或對路德神學有興趣,《信守真道》不但能夠提供一幅清晰的圖畫,也能幫助我們整理正確的思路。
書名 信守真道:馬丁路德的生平和思想導論
原文書名 True Faith in the True God
作者 史華滋(Hans Sehwarz)
譯者 古志薇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17年10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21 X 14.5 厘米
頁數 301頁
定價 港幣138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110元)
編號 TS1709A01
國際書號ISBN 9789623803922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紀念「教會改革運動500周年」出版著作馬丁路德相關書籍推介相關書籍:路德神學──當代解讀試讀「第八屆基督教金書獎」

踏上健康之路

075-the-right-road-1280x720

許多教會領袖的健康狀況糟得令人吃驚。是因為他們忙於幫助別人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嗎?夏桂雲在本書中以愛心和智慧直接地處理他們的健康問題:除了身體需要外,他們還要照顧自己的靈性需要,過充實的生活,確保自己能享受上帝賜給他們的生命和恩賜。這本簡潔、實用的書以整全健康環為基礎,不但著重健康的飲食習慣,更提出一系列有助提升生命的建議,讓事奉者重新建立健康的生命。

讀後感(陳惠琴)

閱讀此書正值身、心健康開始衰退,察覺到「歲月神偷」已悄悄潛入己身,我的體力和精力,已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被盜去!此情此境,叫我成為此書的讀者,接受夏桂雲醫生的處方︰在飲食、工作、休息各方面需加以節制、調息;要愛惜自己,好好照顧身體;以「整全健康環」為基礎,保持此環常在平衡狀態。

感謝上帝!雖然自己已被徵召入長期病患者的隊伍,跟那不能根治,卻未致命的慢性疾病成為畢生「老友」。但透過作者提出一系列有助提升生命的建議,幫助我在教會事奉、召命和信仰層面上,能清晰地尋求、重新建立健康的生命;踏上健康之路。

書名 踏上健康之路
作者 夏桂雲
譯者 陳婉萍;古志薇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06年11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 x 21.3 厘米
頁數 136頁
定價 港幣68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54.4元)
編號 TS06-15-D3
國際書號ISBN 9789623802314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