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具感染力的教會:讓佈道事工全然改觀

啟動神國福音的感染力,重新點燃心中不滅的火種,
讓屬神的教會,成為光芒四射的福音火炬!   

找出一種千錘百鍊的方法, 提高教會傳福音熱度。有甚麼方法可以提高教會傳福音的熱度?答案就在本書中。本書深具挑戰性,真實呈現傳福音的面貌。更重要的是,本書幫助你的教會執行一個六階段的計畫,不再紙上談兵,得以具備感染力、生命力、行動力,帶出信徒持久的委身。   

如同生命需要扎實的根基、用心地經營,一步一步、一點一滴地堆疊、淬鍊而成精金。同樣地,教會是人手所造,更需要堅固的架構、穩健的步驟,以上帝的宏觀視角,用神縝密的思維,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地建造。你是否真明白、真認識上帝對教會的心意和期待?沒有什麼能比得上運作得當的教會!教會充分發揮傳福音的潛力時,失喪者就得以被尋見,靈性晦暗不明者就得以找到真理,今生和永生的生命就得以改變。   

本書內容精闢、有效又實用,如同一張堅固精實的藍圖,可以幫助對未信者失去負擔的教會,重新燃起傳福音的火熱。米道堡擅長教導,並且以身作則,提出許多具革命性的見解,不僅實際可行,成效斐然,而且具備調整的彈性。如果有心要幫助傳道同工、會友和教會,火熱且有效地為基督得人,本書能教你按部就班,達成目標: 
◆ 具感染力的計畫 〜以福音為主軸〜  
教會不可能自動就多結果子,唯有刻意規劃,才能建立具感染力的教會!教會必須有一套詳實發展的計畫,配合價值觀與行動步驟,以期在佈道事工上收到真實的果效。   
◆ 具感染力的改變 〜六階段的過程〜  
傳福音的價值必須先在領袖心中生根,方得以散播與會眾。牧師和事工負責人應具備卓越的領導能力,並要扎實地培訓每一個弟兄姊妹,成立佈道方式多樣化的團隊,舉辦各種福音事工和活動。   
◆ 多樣化的佈道 〜六種傳福音的方式〜  
我們需要各式各樣的基督徒,向不同族群的未信者傳福音;要包容接受並支持各種傳福音的方式,讓教會每一位會友都願意參與傳福音的工作,並聚焦鎖定目標對象,向社區裡的每個人傳福音。   
◆ 具感染力的事工 〜勇氣與行動〜  
我們應當忠實、勇敢地傳講福音信息,不能僅止於知道周遭親友、同事需要福音,更必須付諸行動,帶出改變,將福音廣傳於社會每個觸角、使更多未信者聽聞並得著救恩;堅定信心,讓自己成為充滿感染力的基督徒,靠著神的大能勇往直前,建造具感染力的教會。

作者簡介:馬可.米道堡(Mark Mittelberg)

美國三一神學院碩士畢業,暢銷書作家、國際講員及佈道戰略家,曾任「柳溪協會」副主席、全美十大教會之一柳溪教會佈道部主任,負責佈道事工七年之久。   
他是柳溪教會著名的佈道訓練課程「成為有感染力的基督徒」主要設計與編寫者,該課程教導友誼式佈道所需的技巧和信心,幫助近兩百萬人以自然的方式分享基督。柳溪教會素以傑出有效的外展事工聞名全球。   
他的熱情是使人們能分享和捍衛自己的信仰,他的溝通方式獨特,平易近人,幽默且始終如一。

推介文:一本感染我的書(黃志輝)

世俗的看法以為感染力就是個人的魅力,只要是一位著名牧師講道就會吸引眾人,教會便極速增長。閱讀了《建造具感染力的教會》,就會全然改觀,因為傳福音不是「單靠口傳」。更要建立好的基礎:重建傳福音的使命、看重傳福音的價值及建立一套實際的佈道策略。作者也提供從教會傳福音的逆境轉換的過程,加上善用百般方式傳福音,皆有詳述及見證分享。
作者是一位能發揮傳福音恩賜的人,他看見很多得救的人回轉;他心志幫助普世教會發展傳福音的事工,讓上帝揀選萬民歸向祂。最後鼓勵我們在主內領受熱誠去傳福音,靠聖靈的幫助付諸行動。
不論你是否懼怕傳福音,是否不懂得傳福音,傳福音的責任已託付你了(哥林多前書九章17節) ,重點是上帝給你傳福音的機會,讓有恩賜、有使命、有膽怯的、有不懂得的一起傳福音,成為感染力的群體。因為教會不是為信徒存留的場所,是為未信耶穌的人存在於世上。因為上帝感動你見證,耶穌的話引導你開口,讓聖靈感動他們回轉。
一本感動我的書,誠意推介你和你的教會齊齊閱讀,由個人生命得感動至建造具感染力的教會。

書名建造具感染力的教會:讓佈道事工全然改觀
原文書名Building a Contagious Church
作者馬可.米道堡(Mark Mittelberg)
譯者許惠珺
出版社道聲出版社(台灣)
出版年份2020年11月
包裝軟精裝
開本15.3 x 22.8 厘米
頁數456頁
定價港幣153元
編號TW910
國際書號ISBN9789864003112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在家自學的四個孩子

本書顛覆大多數人對教育、文憑和工作的看法,擺脫體制內的教育思維。想要找到好工作,學位文憑不是必要。必學的,只有三項──能讀、能寫、能算。若再加上好品格和工作實力,一輩子不愁吃穿。學習讀寫算,塑造品格,培養實力,最佳的場所在哪裡?在家裡。

在家自學,如何踏出第一步?

-自學教材,怎麼選?

-自學時段,怎麼訂?

-自學課程,怎麼進行?

-自學進度,怎麼訂?

-共學活動,必要嗎?

-學校,需要去嗎?

-自學申請書,怎麼寫?

-申請自學,怎麼送件?

-心動,卻不敢行動?

作者介紹

許惠珺

來自雲林鄉下的孩子,躍龍門進了北一女,而後考上國立交通大學計算機工程學系,最後再進入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拿到電腦科學碩士。

一個非常適應台灣教育體制的學生,求學過程步步順逐,卻感慨自己是傳統教育體制下的受害者。

如今四個孩子都在家自學,按照學校編制,分別是八年級、六年級、四年級、三年級。

六年來,看見四個孩子在家自學,快樂又充實,不勝羨慕,感觸萬千。

二○一五年底,和美籍夫婿何恩,帶著四個從嬰兒時期就收養的孩子,從台北移居台東長濱。一家六口在家工作、在家自學、在家開伙,在美麗的太平洋海岸,展開豐富的農莊生活。

著作:

《這樣做,寶寶超好帶: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實踐篇》、

《這樣學翻譯就對了──口譯、筆譯、影視翻譯實用秘笈》、

《像我們這樣一個家──收養,可以很幸福》、

《這樣做,寶寶超好帶增訂版──實踐百歲醫師育兒法十二年》

作者部落格:http://jeanheidel.blogspot.tw/

在家自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omeschoolingbook/

書名 在家自學的四個孩子
作者 許惠珺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台灣)
出版年份 2018年4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8x 21 厘米
頁數 215頁
定價 港幣130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111元)
編號 TWC937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047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丹瑪醫師說

TWC-05-dr denmark said it

「是妳!」丹瑪醫師(Dr. Leila Denmark)這麼說。「如果媽媽能動動她們的腦筋,並且負起責任,她們會知道該為她們的孩子做些什麼。」
在我們快速變遷的文化裡,媽媽容易因為相衝突的育兒建議,而變得十分困惑及灰心。在這本書裡,這位傳奇性、享年一百一十四歲高齡,並且執業七十五年的小兒科醫師,以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常識,指引著育有十一位小孩的母親。

本書翻譯自英文最新第五版的《Dr. Denmark Said It!》,為中文版首印,是台灣坊間丹瑪醫師相關出版品中最權威的指南,由丹瑪醫師親自背書推薦!書中包含許多方便閱讀查詢的設計,幫助父母把嬰幼兒和兒童的照護變得更容易,讓孩子更健康,也讓父母更能享受育兒的樂趣。此外,波門一家人與丹瑪醫師的生活剪影,丹瑪醫師對於疫苗接種、飲食、健康的生活習慣、常見疾病的處理應對、何時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等建議,以及其他許多實用的育兒知識也都囊括在此最新版本中。

作者簡介:瑪蒂亞波門(Madia Linton Bowman)

瑪蒂亞波門(Madia Linton Bowman)與她的丈夫史提夫和孩子們居住於美國的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城,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書名 丹瑪醫師說
原文書名 Dr. Denmark Said It!
作者 瑪蒂亞波門(Madia Linton Bowman)
譯者 許惠珺
出版社 Caring For Kids, Inc
出版年份 2016年1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8 x 21.0 厘米
頁數 391頁
定價 港幣137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117元)
編號 TWC882
國際書號ISBN 9780970381446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這樣做,寶寶超好帶

a-discipline-theory-into-practice

百歲醫師說,做媽媽的最了解自己孩子的需要,媽媽必須憑著自己的敏銳度和判斷力,盡最大的能力決定怎麼照顧孩子,為孩子最大的益處著想。
很多媽媽想採用百歲醫師的育兒法卻不得其門而入,或在實際應用時遇到許多困難。本書提供的,並非醫療保健的專業建議,而是作者用百歲醫師育兒法照顧四個孩子的實際經驗。希望藉由經驗的分享,幫助新手父母了解百歲醫師育兒法的基本原則和做法。

全方位育兒法寶,12年經驗分享
寶寶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趴睡
怎樣讓寶寶一覺到天亮
拍嗝餵奶怎麼做最合適
安撫奶嘴好還是吸吮手指好2255
怎樣幫助寶寶建立固定的作息
營養好吃的嬰兒食物泥怎麼做
成功訓練寶寶吃食物泥的秘訣
如何訓練嬰幼兒守規矩

本書連續5年榮登親子教養類暢銷排行榜,是新手媽媽享受育兒的最佳良伴。

作者簡介:許惠珺

畢業於北一女中、國立交通大學計算機工程學系、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電腦科學研究所。從事專職翻譯逾二十年。
1999年結婚。
2003年,收養老大(女兒),帶回家時十一天大。
2006年,收養老二(女兒),帶回家時五週大。
2008年,收養老三(兒子),帶回家時五個月大。
2009年,收養老四(兒子),帶回家時五個月大。
四個收養的孩子,全用百歲醫師育兒法照顧;八年來,從未半夜起來餵奶,爸媽和孩子,夜夜可以一覺到天明。
製作食物泥經驗豐富,媲美食物泥加工廠。從2004年到2011年,連續七年半,幾乎天天自己做嬰兒食物泥(中間有過兩次、各三個月的喘氣空檔)。有18個月期間,天天製作雙份嬰兒食物泥(老三和老四的年齡只相差十一個月)。
2010年,將四次實踐百歲醫師育兒法的經驗付諸文字,出版了《這樣做,寶寶超好帶──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實踐篇》,五年來得到眾多媽媽讀者的迴響,詢問這套育兒法的問題也如雪片般湧至。如今有機會增訂內容,希望能幫助更多的讀者。

熱烈推薦文章分享:珍貴的禮物(杜藹霖)

孩子,是上帝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作者許惠珺是一位台灣的翻譯者,與外籍丈夫一直期望能生幾個混血寶寶,但卻事與願違。作者夫婦在牧者的鼓勵下,開展了領養的經歷,他們一共領養四個孩子,本書是作者根據百歲醫師的方法照顧孩子的經驗分享。

作者在書中以嬰孩的成長過程分為十個章節,並根據百歲醫師的育兒法作為基礎解說。書中的解說不但讓我加強對嬰孩照顧的理論知識,更讓我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作為父母,若以愛心和耐性照顧孩子,定能找出一套最適合孩子的育兒方法。我在閱讀此書時,一直回想起過去四個月照顧初生女兒的經歷,有相似的,也有不同的,我跟作者好像有種同路人的感覺。孩子的到來,讓媽媽既期待又緊張,雖然之前可能想像過種種情景,但當真正面對時,還是經常擔心自己的應對不是最好的。此時,如果有過來人和同路人在身邊鼓勵和支持,共同分享,那種同行的感覺是最窩心的。

在今天的社會,現代人因為責任或生活問題,不願生育。然而作者夫婦卻領養四個孩子,並自他們初生時期已經開始親自照顧,這種信心與愛心,不得不令人佩服。曾經,我在婚後也一直避談生育的事,但原來主默默為我安排,在去年賜予我一個女兒,並一直在身邊安排不同的天使祝福我們。誠如作者知道不能生育後,上帝通過牧者向她說:「不能生育不表示上帝不要給你們孩子。」孩子,是上帝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我們學習怎樣接受這份珍貴的禮物之前,先要學習對上帝的信心。相信上帝,在你和我的生命中會有意想不到的計劃和恩典。

書名 這樣做,寶寶超好帶
作者 許惠珺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台灣)
出版年份 2010年6月(初版)、2015年10月(增訂版一刷)
包裝 平裝
開本 14.8 x 20.9 厘米
頁數 255頁
定價 港幣115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98元)
編號 TWC874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0807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相關連結 作者部落格

這樣學翻譯就對了:口譯、筆譯、影視翻譯實用秘笈

the right things to learn for translation

作者累積多年翻譯實務經驗,將掌握口、筆、影視翻譯要訣,拆解成為五關。有心從事翻譯工作者,只要按部就班,照著作者提綱挈領的重點切實實行,就能通過英文好、中文好、懂翻譯、懂術語、多練習等五關,學得翻譯的真功夫。

本書要探討的,是專業翻譯的能力。想要呈現一流的翻譯水準,得先通過下面五關,任何一關不及格,翻譯品質都會打折扣。
第一關:英文好。
第二關:中文好。
第三關:懂翻譯。
第四關:懂術語。
第五關:多練習。

第一關,英文好。口譯的人,英文聽力必須好;筆譯的人,英文閱讀能力必須好,兩種譯者都必須能夠精確掌握原文的意思。英文不好,原文的意思不懂,那接下來就沒戲唱了。翻譯是把英文領悟到的意思用道地的中文表達出來,若無領悟,談何表達?所以呢,想知道自己的英文有多好,一試翻譯便知分曉。

第二關,中文好。這是指能說或寫道地又簡潔的中文。說寫出來的中文不像中文,輕則礙耳礙眼,重則詞不達意,不知所云;說寫出來的中文囉嗦累贅,對聽眾和讀者是一種疲勞轟炸。翻譯出來的中文要精確、要道地、要簡潔,聽眾和讀者才容易心領神會,甚至能夠享受其中。

第三關,懂翻譯。英文好,中文好,但是不懂翻譯,仍是功虧一簣。翻譯是譯意,不是譯字,不懂翻譯的人會譯字,而不是譯意。He took every ounce of his anger out on me.不懂翻譯的人可能會譯成:「他把身上每一盎司的怒氣都出在我身上。」看到every ounce of,就以為要忠實地譯出「每一盎司」,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他把滿腔怒氣出在我身上」,這樣譯就非常傳神,中文也道地。

第四關,懂術語。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術語,想要談某個領域卻不了解其術語,說寫出來就像門外漢,不專業,難以贏得聽眾或讀者的尊敬。不管翻譯哪個專業領域,都必須下工夫熟悉那個領域的術語。翻譯美食節目的人,要懂得烹調用語和各種食材、調味料的名稱等等;翻譯基督教信息的人,需要熟悉中文聖經的用語和中文教會的用語,這樣才能跟聽眾或讀者講同樣的語言,容易引起共鳴。

第五關,多練習。過了頭四關,仍是紙上談兵,還差臨門一腳──實際的練習。上台口譯不是練習的時機,而是實力驗收的時刻。想成為一流的口譯員,剛開始需要大量的練習,讓自己的腦子習慣兩種語言的轉換,真正上台口譯時才會流暢簡潔。筆譯也一樣,沒有練習,反應就遲鈍,下筆就生疏。

書名 這樣學翻譯就對了:口譯、筆譯、影視翻譯實用秘笈
作者 許惠珺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台灣)
出版年份 2011年3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8 x 21 厘米
頁數 141頁
定價 港幣90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76.5元)
編號 TWC723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205224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耶穌的叮嚀─聖經故事

jesus calling  bible storybook

「耶穌的愛是無條件、不求回報,只要你願意接受,就能得著。」
《耶穌的叮嚀聖經故事》一書在傳遞「上帝多麼愛屬祂的人」,字裡行間表達出上帝的愛和救恩的計畫,帶出基督福音的好消息,因為基督的信仰,就是「愛」的信仰。基督長闊高深的愛吸引我們親近耶穌、愛慕耶穌、在生活中時時享受耶穌的同在。該書是聖經品格教育的極佳選擇,書中帶出恩慈、誠實、饒恕、仁愛……許多美好的品格。本書沿著聖經脈絡編寫,
涵括新舊約中許多耳熟能詳的聖經故事,如舊約上帝創造天地和人類、亞當夏娃犯罪、挪亞、約瑟、摩西、路得、大衛、約伯、但以理等人物的故事;新約包括從耶穌降生、傳道服事、行神蹟、上十字架,到耶穌復活後,門徒繼續履行大使命的經歷,內容相當豐富。不僅適合親子共讀,也能幫助初信者及慕道友一窺聖經全貌,很快地掌握聖經的核心信息;更深地渴慕上帝的話語,學習如何榮耀上帝,活出討神喜悅的生命。

兒童聖經教育
從聖經教導孩子,越早越好!
播種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
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影響一生命運。

作者簡介:莎拉.揚(Sarah Young)

紐約時報暢銷書第1名《耶穌的叮嚀》作者莎拉揚,再次推出暢銷聖經靈修鉅作《耶穌的叮嚀聖經故事》,生動又溫柔的筆觸,彷彿耶穌親身對我們說話。從創世記到啟示錄,透過她編寫的近百則聖經故事、搭配一幅幅活潑、靈動、栩栩如生的精采插畫,彷彿踏入時光隧道,走近2000年前聖經事蹟發生的現場;每篇聖經故事結尾,都有一節聖經經文和一篇「耶穌的叮嚀」靈修短文,成為每天生命得力的來源及禱告範本。

熱烈推薦:梁美英有一天在考琴的試場上,看見家長對孩子考琴顯出極奇緊張的樣子,實在令旁人也緊張起來。家長緊張孩子的學習,是否學有所成,這是理所當然的。然而,作為基督徒家長,我們是否也要著緊孩子對上帝話語的認識,是否同樣「學有所成」?箴言提醒我們如何教導小孩,「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十二 6),也常是主日學老師的格言。如何能做到呢?將上帝的話語帶進生活中,愈早培養孩子閱讀聖經愈好,透過上帝的話語經歷主的愛、懂得愛耶穌、更懂得去愛人。《耶穌的叮嚀─聖經故事書》一篇篇的聖經故事,一句句的耶穌叮嚀,帶你重温上帝與人的故事,也帶你思想你和上帝之間的關係。每一個故事,每一句叮嚀,呼喚著你來親近上帝,也教你能懂得帶領孩子與上帝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此書目的是要幫助小孩子認識上帝的話語,在生活中享受耶穌的同在。全書要表達 上帝多麼愛屬祂的人,每一個聖經故事焦點都是指向好消息─耶穌基督的福音,因為耶穌是我們生命的主角,祂是我們的救贖主。昔日,三一上帝藉創造、救贖、引導與聖經 故事每一個人物同在,今日祂也每天每日、 無時無刻與我們同在,好像每一天都給我們一個小小的囑咐,一聲聲的叮嚀。

作者早前出版《耶穌的叮嚀》,是從他多年的讀經、禱告寫日記靈感而來。他渴望藉與耶穌的對話,讓人能更深經歷主同在的 甘甜。此書她也是用第一人稱來寫,彷彿耶穌親身對我們說話。透過她寫的一則則聖經故事及一篇篇動人的「耶穌的叮嚀」靈修短文,佐以一幕幕活潑、靈動的精采插畫,帶領孩子親近耶穌、愛慕耶穌、在生活中享受 耶穌的同在。

讀後感:與耶穌親密的喜樂(陳敬智)
「雖然你們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看不見,你們卻因信他而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喜樂。」(彼前一8)繼暢銷書《耶穌的叮嚀》(Jesus Calling)之後,莎拉揚(Sarah Young)又再次完成眾所期待的鉅著《總是耶穌》(Jesus Always),相信將再度帶給喜愛莎拉揚作品的讀者一個驚喜。全世界有超過二千萬人受到她著作的影響而轉換了思維。現在誠邀你一同進入這種更新而快樂的生活方式,進而得到生命的改變。

在現今這彎曲悖逆的世代,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困難、失落、恐懼、悲傷的挑戰,喜悅常常是不可能或無法感受到,但耶穌卻為祂的追隨者提供了喜樂並生命豐富的生活。

《總是耶穌》提供366天的靈修信息,每天有經文、精短信息,讓你可以來探索聖經中喜樂應許的一部分,讓上帝的話語為你帶來滿有喜樂的提醒。你會發現自己很喜歡擁抱快樂的生活,即使你面對生活的挑戰,但這本有深度的書籍,絕對可以協助、啟發你在上帝面前找到喜樂,體驗真正在主裏豐盛的生命。

我們生活在這資訊氾濫的社會,周遭充斥著真真假假的信息,令人無法分辨,導致價值、道德的錯亂。就在此時,耶穌邀請你、渴望與你親密地連結,在你任何處境中與你相遇。當你閱讀本書時,就像耶穌面對面直接對你說話一樣,是那麼親切的叮嚀。

你將在這本書裏從上帝的話語中得到成長。希望你慢慢地閱讀,享受與耶穌親密的喜樂。

讀後感:與主相遇(黃芷曦)
幾年前知道莎拉揚(Sarah Young)和她的暢銷書,好奇翻開卻覺得很奇怪,怎麼這作者當自己是上帝來寫作?看下去總覺得這只是人的說話,就放棄了用這書,也不明白為何會吸引這麼多人去看呢?作者用第一人稱來表達主耶穌的話,看下去好像是主耶穌自己和讀者對話,這也是對她最多的爭議——然而這其實同樣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直到兩年前,新年復始再次找靈修資料時,再次揭開《耶穌的叮嚀》這本書,今次是適逢我最軟弱的時候,我渴慕有上帝的同在和祂的帶領,看這書時真實經歷上帝對我說話。我發現作者還是高舉聖經,她宣教士的背景又為我帶來一些信心,發現其實她以其輔導背景,用了修辭手法來寫這本365天靈修資料,也是從她的個人經歷,希望帶領讀者和上帝有個人和更緊密的關係。作者以幾段經文作參考,模仿上帝的心思意念和讀者對話,她鼓勵讀者還是打開聖經來看她的文章,我作讀者的確實在文章中與主相遇,經歷上帝的同在。讀了這書一年也喜歡上她的寫作手法。後來作者也撰寫了三本關於經歷上帝的盼望、光和愛的主題。

最新著作是她花了五至六年時間撰寫的《總是耶穌》,是以擁抱耶穌的喜樂為主題。她盼望此書能幫助讀者增添喜樂和加強與主耶穌的關係,她在引言分享到自己和病魔共處十多年的時間,使她寫喜樂這題目更具說服力,喜樂不是在順境才有,在逆境中能享受耶穌的同在,在擁抱耶穌的同時,才可以在黑暗中選擇以喜樂生活。今次她更特別在文章中加入經文,更顯得這些確實是上帝的說話。這年來在看這書作靈修,實在經歷作者所說的,在上帝的同在有滿足的喜樂。

書名 耶穌的叮嚀─聖經故事
原文書名 Jesus Calling Bible Storybook
作者 莎拉.揚(Sarah Young)
繪者 卡蘿琳娜.法莉亞絲(Carolina Farias)
譯者 許惠珺
出版社 保羅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編號 PPC-PE001
頁數/開本 18.5x21cm/256頁
印刷 彩色/精裝
適讀年齡 三歲以上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202193
定價 港幣137元(道聲之友:港幣117元)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