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堡之王:你把生命建立在沙土上嗎?

小時候,我們或許都曾經在沙灘上堆過沙堡,將手指插沙堆時,陣陣涼意傳來,真是舒服! 然而在傍晚漲潮時,我們看著來往的潮汐將沙灘上的一切沖刷殆盡,平靜的沙灘上什麼也沒留下,而這景象彷彿就是我們某些人的人生寫照。

美國知名的牧師瑞奇・威克森(Rich Wilkerson, Jr.)透過路加福音第七章中四個充滿戲劇化的故事,讓我們明白如何尋到生命中真正的平安與喜樂,無論是自己、他人或這世上短暫的物質都無法帶來真正的滿足,甚至連宗教也不可靠。當我們在這些事務上尋求滿足時,就如同將生命建立在沙土上,成為短暫的沙堡之王,勢必成就一場徒勞。

你把生命建立在沙土上嗎?邀請你閱讀本書開啟一場旅程,最終,你將在生命轉彎處與耶穌相遇。

作者簡介:瑞奇・威克森 (Rich Wilkerson, Jr)
瑞奇・威克森和他的妻子唐・喬莉一起創立位於美國邁阿密的VOUS教會。他也在電視頻道 JUCE TV 主持脫口秀節目,從基督信仰觀點出發評論時事。他同時也是國際知名講員,在世界各地佈道至今累積超過兩百萬英哩的飛行哩程,已經和數萬人分享耶穌基督的福音。《沙堡之王:你把生命建立在沙土上嗎?》 (Sandcastle Kings)是他的第一本書,出版後獲得非常熱烈的迴響與好評。

譯者簡介:鄭毓淇
英國愛丁堡大學英語教學碩士,擔任出版社編輯多年。喜歡在編輯和譯者兩種身分的轉換中增進自己,此外還是重度閱讀者及文具控。

讀後感:沙堡之王(林一君)

諺語說:「小朋友玩泥沙!」相信不少朋友曾有在沙灘堆沙堡的經驗,每次堆沙都會令人十分起勁,大家會用不同工具把沙土堆砌成許多不同的小沙堡,有時候更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才能完成,換來皮膚通紅、滿身汗水,正當滿心歡喜欣賞製成品之際,突然一個大海浪嘩啦嘩啦地淹至,浪潮退卻後滿是頹垣敗瓦,那麼沙堡呢?城門呢?城樓呢?一下子化為烏有,好夢成空,此刻的沙灘只剩下一片平坦的沙土。

《沙堡之王》的作者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結合路加福音第七章的故事,帶領讀者走進靈修之路,一個又一個的人物:主人百夫長、拿因的寡婦、傳道者約翰、邊緣的女人,走在眼前,彷彿現代人的寫照,他們的故事正好讓人反思怎樣建立生命的根基。我們是否把生命的根基建立在沙土上,還是在磐石上呢?我們的人生價值定義在短暫的物質上,還是在永恆的上帝上呢?或許,我們以為已經得著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在生命中不斷地堆砌一座又一座美輪美奐、大大小小的沙堡,為要追求成為終極的沙堡之王,但我們萬萬也估不到,一次金融海嘯,一個交通意外,或一場大病,突如其來失去一切,財富、健康、生命等轉瞬即逝,我們還可拿甚麼來支持自己繼續走下去呢?就讓我們一同反思人生,尋覓生命中真正的目標。

書名 沙堡之王:你把生命建立在沙土上嗎?
原文書名 Sandcastle Kings: Meeting Jesus in a Spiritually Bankrupt World
作者 瑞奇・威克森 (Rich Wilkerson, Jr)
譯者 鄭毓淇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台灣)
出版年份 2017年7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8 X 21 厘米
頁數 248頁
定價 港幣110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94元)
編號 TW838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798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隱藏在爆米花裡的思潮


流行,雖然短暫,
卻精準地反應了世代的文化特徵,
及其背後的哲學思潮。

從Web 2.0,Reality Show,到MMORPG
從存在主義,解構主義,到後現代主義
科技是善變的,媒體是善變的
流行時尚是善變的,文化思潮是善變的
惟有──
耶穌基督永恆不變;祂的恩典亙古長存

作者簡介:王星然
來自台北,現居美國,任職於密西根州政府IT部門。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Telecom碩士。

曾在傳播界打滾多年,從事節目主持、媒體營運企劃及管理工作,養成對當代流行文化的敏銳嗅覺和反思能力。高中時代,即投入校園事工,一直在最前線接觸年輕人。歷經七O、八O及九O三個不同世代的學生工作,目前服事重心為MSU校園事工。2000年正式加入Lansing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蘭莘華人基督教會),現為教會長老。

讀後感:解讀潮流文化中的深層義意(范晉豪)
王星然的《隱藏在爆米花裡的思潮》為我們從潮流文化裏解讀深層的生命意義,既貼地氣,又能昇華我們日常生活看似熟悉的潮人潮事,從另一視域去理解和深思潮流現象潛藏的生命智慧。你會發現人生的啟悟,其實離你不遠,近在咫尺。全書不扮高深,卻在電影、媒體、潮人及潮流現象中,活生生的為讀者發現真道的種子。
其實,耶穌當日在世傳教也不扮高深、引經據典;他只求傳真,萬物皆可作為教材,都能啟示人心,讓人有所領悟,他向農夫講撒種比喻,見漁夫叫他們得人如魚。道家莊子有所謂道在土糞,基督教亦有所謂道成肉身;既然如此,在今天動畫漫畫已成為普及文化的一部分時,為何我們不能從這個熟悉的潮流文化媒體,尋找它們在娛樂背後更深層的啟示,更深刻的意義呢?
再者,一齣精彩的電影、一些受歡迎的潮流現象和潮人潮事所以廣為媒體關注,我深信在這些潮流文化背後所表達的信息,一定有觸動人類心靈的地方。若我們能從都市人所熟悉的興趣出發,啟發他們對自以為熟悉的事物看深一點,他們也可以發現,原來處處都是發掘知識和真理的機會,只要培養到豐富的聯想力及多元思考,人生的智慧俯拾皆是,靈氣處處。

書名 隱藏在爆米花裡的思潮
原文書名 A Christian Perspective on Pop Culture
作者 王星然
出版社 台灣中國信徒佈道會
出版年份 2016年8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8 X 21 厘米
頁數 200頁
定價 港幣80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68元)
編號 OSB-C056
國際書號ISBN 9789869286619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超越500年的影響力

二〇一六年四月中華福音神學院提前慶祝宗教改革五百周年,特別邀請研究路德的學者撒拉・威爾森博士擔任該年「林道亮博士紀念講座」的主題講員,該次講座十分成功,不僅講員選擇的題目合宜貼切,充分呈現出路德神學的核心理念。本書乃以該次講座內容為本,在編輯團隊與威爾森博士溝通後,增刪講座部分內容之後集結成書,並邀請講座的口譯廖元威牧師負責本書文稿的翻譯,在魏玉琴老師的協助之下共同完成。

作者威爾森博士提出紀念宗教改革五百周年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度反省信仰,再思舊約與新約、以色列人與教會的合宜關係,避免重蹈宗教改革之後教會分裂的覆轍,作者取材的切入點乃是朝著療傷與和好的方向努力,包括與天主教的對話以及與門諾會的互動、理解甚至道歉。

此外,「福音與律法」是路德神學最具突破性與建設性的貢獻,而作者在本書中卻聚焦於洗禮議題,除了教牧的實踐與關懷,亦分享感人的故事與見證,幫助讀者了解洗禮,特別是「嬰孩洗」絕不僅是傳統,而是富含神學意義與信仰的中樞。本書除提出宗教改革時期非常精采的神學論戰之外,也呈現現今路德神學最新的研究,邀請讀者一起來探究路德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

作者簡介:撒拉・威爾森(Sarah Hinlicky Wilson)
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神學博士,現任Institute for Ecumenical Research in Strasbourg助理研究教授,專長在東正教和五旬節派教義研究。同時也是美國福音信義會按立牧師及美國信義論壇神學季刊的編輯。

譯者簡介:
廖元威
政大歷史系畢,華神道學碩士,美國路德神學院神學博士。曾任高雄後勁信義會牧師,中華信義神學院學務長,中華福音神學院歷史與神學副教授,並歷任牧育部長、教務長、代理院長、推廣教育處長等職,以及台灣信義會救恩堂督導牧師。現為國際歐華神學院副院長,著有《威登堡風雲:馬丁路德的朋友與對手》一書。

魏玉琴
現任基督教教育與靈修神學兼任教師與文字工作者,亞洲浸信會神學研究所神學博士(主修基督教教育)、衛理神學院靈修神學碩士。

讀後感:超越500年的影響力(范晋豪)
《超越500年的影響力》不單是紀念教會改革五百年應運而生的作品,它更是一次東西文化交流,促進教會合一對談的產物。作者受臺灣神學家的邀請,往臺灣主講有關馬丁路德神學的九堂課,當中不乏中西學者及牧者的學術交流,與及信義宗跟天主教、門諾會與及猶太信仰傳統的對話。本書正是這次思想激盪後的合一見證。

本書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有關路德當時宗教背景的介紹。我們很多時候只知道他是宗教改革的旗手,而忘掉了他的初心並無分裂教會之意,而且他根本就是中世紀教會精神遺產下的產物。因此,作者將路德本人與其九十五條論綱置在當時教會氛圍理解是正當不過的。作者藉此帶出天主教與信義宗合一對話的契機。

第二部分是有關路德神學在律法與福音之間的區別,及在大問答(Large Catechism)中所處的位置。作者渴望釐清人們對路德有關律法觀的誤解,從而避免不必要的反猶情緒。作者銳意引進路德神學跟猶太信仰傳統進行更深層的對話,消除過去的陰魂,邁向正面的對話。

第三部分是路德的洗禮觀。作者分析了路德如何把洗禮理解為上帝的禮物與工作,繼而對嬰孩洗禮進行更深入的理解。接著作者以路德的洗禮觀跟反對嬰孩洗禮的重洗派代表門諾會進行初步的神學對話。

全書以簡單筆觸與讀者扼要分享路德思想,同時引發讀者在教會改革五百年的今日思考如何踏上教會合一的朝聖旅程。

書名 超越500年的影響力:馬丁路德今天仍舊說話
原文書名 Exploring Luther’s Theology
作者 撒拉・威爾森(Sarah Hinlicky Wilson)
譯者 廖元威、魏玉琴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台灣)
出版年份 2017年7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6.9 X 23 厘米
頁數 202頁
定價 港幣90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77元)
編號 TW839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804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紀念「教會改革運動500周年」出版著作馬丁路德相關書籍推介

馬丁路德的崇拜觀與聖詩賞析

本書引導讀者認識路德所制定的崇拜內容,深入淺出地讓想要認識路德崇拜理念的人,來理解崇拜中的每一個環節是如何根據聖經來設計,並且其中的先後順序有什麼合理的關連。

對每一位想認識路德的崇拜神學和音樂神學的人,以及所有想從這兩個角度來理解改教運動對現代基督徒之影響的人,強烈推薦本書,值得一讀。
為使讀者能聆賞並學唱書中所介紹的馬丁路德聖詩,隨書附贈了聖詩錄音CD。
聖詩以多元方式呈現,有獨唱、齊唱、重唱等;除了呈現會眾唱詩版,亦安排合唱版或管風琴獨奏版。

「璩雅文老師的新著《馬丁路德的崇拜觀與聖詩賞析》對路德的崇拜觀與音樂觀有清晰明確,簡潔有力的解説,對於路德所創作或改編的二十首聖詩做了深入淺出,以人入勝的介紹 」
— 中華信義神學院榮譽院長/俞繼斌

「本書中有關路德的聖詩與逐曲賞析,不僅佔了全書將近一半的篇幅,也是最具用價值的部份。在傳統聖詩已然被邊緣化的年代,這不啻是重拾寶物的溫馨邀請;也是慶祝教會改革五百週年深具意義的行動。作者慎重其事地邀請我們,預備心來重炙「聖詩之父」被忽視的雋永作品! 」
— 國際歐華神學院副院長/廖元威

「路德對教會崇拜和音樂的看法,簡單地説,是建基於聖經,也反映時代的需要。璩雅文教授以精闢深入的論點,寫下《馬丁路德的崇拜觀與聖詩賞析》這本書,介紹了路德在崇拜和音樂方面的主張,值得一讀。 」
— 中華信義神學院院長/劉孝勇

「這是一本言簡意賅,沒有贅言贅語,且文筆流暢的好書。這也是一本為大多數基督徒而寫的小書- 如果….你總是在禮拜中,按照既定的程序行禮如儀(或者積極參與),卻始終不太理解禮拜中每項程序的意義。這也是一本與眾不同的精心之作,特別是本書第二部分的「聖詩賞析」二十首。 」
— 中華信義神學院信徒神學教育長兼宣教中心主任中華福音道路德會牧師/魯思豪

大綱
1.馬丁路德與音樂
2.馬丁路德的崇拜觀
3.馬丁路德的音樂觀
4.馬丁路德制定的崇拜內容
5.馬丁路德的聖詩
6.馬丁路德的聖詩賞析
7.結論與省思
附錄1 現在還需要唱葛利果聖歌嗎
附錄2 馬丁路德到底有沒有使用俗樂
附錄3 CD曲目

作者簡介:璩雅文

2004年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音樂藝術博士,主修鋼琴演奏與教學,就學期間獲選為Phi Kappa Phi 及Phi Kappa Lambda 榮譽學會會員。

2015-16年於美國路德會協同神學院Concordia Theological Seminary (Fort Wayne, Indiana) 學習路德神學、聖詩、禮儀崇拜,並研習管風琴。

曾擔任主臨萬邦古今聖樂節目撰稿、美籍客座教授Dr. Waldemar Degner於路德神學研究中心及中華信義神學院部分神學課程之課堂翻譯。1993年起先後任教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中華信義神學院、臺灣神學院。

現為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

讀後感:奇妙旅程(姜樂雯)
有一天,我在互聯網上偶然見到《馬丁路德的崇拜觀與聖詩賞析》一書,我對此書深感興趣,當下就想立刻訂購,然而因為各樣原因未能成功購買,心中暗自盤算無論如何明天也要訂購這本書。奇妙的時情就在第二天中午發生了,感謝上主!我突然被邀請為這本書撰寫推介文,我想也沒有想便立即答應了,因為我可以在此書還未在香港發售前優先閱讀,實在深感榮幸,這也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確實是奇妙!

我開始了這趟奇妙的閱讀旅程。我喜愛音樂、推廣聖樂及培訓聖樂事奉,立刻就被書面的一句說話吸引到內心深處,「音樂的地位僅次於神學(聖道)。」—馬丁路德。作者在書中很有系統地說明了為何馬丁路德看重音樂,並將之再延伸到崇拜觀。我們都會在主日參與崇拜,但究竟崇拜是甚麼?作者就從崇拜內的每一個環節,用深入淺出的方式給讀者講得清楚明白,最後還用了賞析的角度與讀者分享聖詩,使讀者更加明白聖詩的背後,也分享如何欣賞和了解聖詩,讓讀者再唱頌聖詩時更能明白及領會。

閱讀這書是一個奇妙旅程,因為透過本書能對教會崇拜和音樂的看法加深認識,加上內容建基於聖經,接近時代的需要,所以無論你是否聖樂事奉者,當你打開這本書閱讀,都會被這書深深吸引,展開一個奇妙旅程。

書名 馬丁路德的崇拜觀與聖詩賞析
作者 璩雅文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台灣)
出版年份 2017年8月
包裝 平裝(附CD)
開本 17 x 23 厘米
頁數 208頁
定價 港幣126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107元)
編號 TWC922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835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