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節的羔羊


逾越節一方面是救贖以色列民族脫離奴役的歷史事件,但也同時預言著猶太人和外邦人,藉著信心和靠著神的恩典,可以得著彌賽亞作為代罪羔羊所成就的救恩。

這本「逾越節的羔羊」的小書,內容集中於如何在今天傳統的猶太逾越節筵席裏,看到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祂是逾越節的羔羊,也是節期裏特別令人注目的無酵餅,而筵席杯中的葡萄酒代表祂所流的血。我們看到祂為我們成為被殺的羔羊,身體被擘開,流出寶血來設立了一個新約。這一切令有信心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可以從作罪奴的生活裏被買贖出來,得以進入與神有個人關係的喜樂生命裏。

外邦基督徒會驚嘆,我們經常遵行的聖餐(或稱主的筵席或擘餅聚會等),原來和逾越節筵席有這麼深遠的關係。這絕對不是巧合。救主耶穌降世,是要成全逾越節的預言和應許。祂所立的所約,是神在舊約裏對以色列列祖所有應許的總成全。這些應許的福氣先是給予猶太人,然後由他們帶給外邦人。請留意這個事實:耶穌基督是猶太人,而將福音帶給外邦人的使徒和初期信徒,全部都是猶太人﹗

讓我們今天得著所應許福氣的外邦基督徒,起來還福音的債,叫猶太人早日得著逾越節的真實福氣——就是彌賽亞耶穌成為他們的救主﹗

讀後感:逾越節的羔羊(王大民)
「救主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羔羊,也是逾越節的羔羊。」這句說話是每個基督徒都耳熟能詳的。但為甚麼是羔羊?救恩和猶太民族的逾越節又有甚麼關係?只有在多認識聖經之後,才能對這些問題作出切中核心的回答。
《逾越節的羔羊》根據聖經,解開天父在創世之前,便預定了祂的愛子成為代罪羔羊的救贖計劃;祂也藉著逾越節向自己的選民—猶太民族作了啟示;最後透過彌賽亞在逾越節期間被殺而成就這個拯救全世界的應許。藉著逾越節筵席上的葡萄酒,我們看見祂向人預先顯明了,救主耶穌受死所流出的赦罪寶血—祂自己也是聖潔無罪的無酵餅,復活成為初熟的果子—祂的受死和復活,除去了罪,使所有相信祂的人,得享祂的新生命,成為無酵的新麵團。這便是逾越節、除酵節和初熟節這三個春季節期的核心內容。
當我們遵照主的命令,在聖餐聚會中享用無酵餅和杯中的葡萄酒的時候,我們是承認並宣告那藉逾越節向我們啟示,因救主受死所成就的救恩。但請不要忘記,這個救恩是先為著猶太人而設的,也一直對他們是有效的(羅一16,二9、10);他們中間大部分人,仍然等待著天父用「外邦人的舌頭」(賽二十八11)向他們述說救恩的信息。讓我們回應祂的呼召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賽六8)
書名 逾越節的羔羊
作者 戴路.博克(Darrell Bock)及米切.基里沙(Mitch Glaser)
譯者 王大民
出版社 選民事工差會香港分會
出版年份 2018年6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1 x 20 厘米
頁數 73頁
定價 港幣60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51元)
編號 TA18CPM2E02
國際書號ISBN 9789881867186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選民事工差會出版書籍
逾越節書籍

天上垂下來的繩子

邱顯正是交大光電所畢業的高材生,卻走一條跟一般人很不一樣的路。信主後,違反眾親友的期待,就讀神學院、牧會,甚至加入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到海外菲律賓偏鄉艾塔(Ayta)族中作跨文化的宣教與訓練,從事聖經翻譯與識字工作。彷彿拉著一根從天上垂下來的繩子,走過人生的一站又一站,一圓當年上帝所託付的異夢與夢想。

此書是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以及在宣教地區的所見所聞,這些宣教士或劈荊斬棘,作開路先鋒,或踏著先人的足跡繼續建造,在在展現上帝對世人永恆不渝的愛與關懷,即使在地球一個偏遠的角落,一個微小的部族也不例外。

此書可以鼓勵有心從事或參與跨(近)文化宣教的後進或專業人士,在情感、意志及心智上多所預備,在語言或專業技能上能多所造就,畢竟宣教是要集眾人之力、眾恩賜配搭完成的工作。期待後進抓著這根天上的繩子,一圓上帝給您的夢想。

作者簡介:邱顯正

美國Biola大學宣教學博士,華神道學碩士,交大光電所碩士。曾任教會牧師、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駐菲律賓宣教士、台灣區總幹事、國際董事會副主席、泰國應用語言學基金會跨文化教育顧問。現為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宣教助理教授及宣教中心主任。譯有《宇宙波瀾》、《柏拉圖的天空》(天下文化)、《扭轉乾坤論人際關係》(大光),曾主責修訂當代中文譯本聖經(聖經資源中心出版,橄欖華宣發行,2011)。

閱讀分享:世俗的憂愁叫人死——邱顯正的故事(邵正宏)
如果說讀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對於從小被看成是書呆子的邱顯正而言,那絕對不是真的。他愛讀書,也讀得好,家裡的親戚都以此誇讚他,而他爸爸更是自豪得很。
或許是他天生就比較聰明吧,才三四歲大,就已經會加減法的算術,樂得爸爸沒事就騎著腳踏車載他到處表演。
不過,顯正的聰明並沒有讓他在家裡有特別不同的待遇,所以在後來的成長階段,有空時,他一樣要到田裡幫忙,分擔一些家務。但儘管如此,他的功課卻始終名列前矛。
邱顯正的家在桃園鄉間算是個大家族,左鄰右舍都是姓邱的,而且也都是親戚,因此平常出出入入全是自己家族的人。這個家族很傳統,祭祖拜佛很虔誠。當然對於孩子們的教育,亦多半以此為依歸。

離家

讀書對顯正來說不是難事,國小、國中都讀得好,因此到了考高中時,他希望能到台北念書,便決定參加北聯。這在當時算是大事,結果,全校有四人北上考試,三人考上建中,其中一位就是顯正。
整個家族對於顯正的中榜都誇耀不已,而他也頗為高興,一來可以學習獨立生活,二來也能有更好的求學環境。
「你上台北之後,家裡就剩你爸爸和我了!」母親對顯正的北上有著許多的不捨,心裡既高興又難過,「你兩個哥哥和姐姐,不是在外地工作,就是在外地讀書,唉││」這一聲嘆息似乎道盡了家中進入空巢期的無奈。為此,顯正進入建中之後,每到週六便匆忙的趕火車回家,而一回到家,書包一丟就到田裡幫忙。
然而,同時期家裡也發生一些事,父親與親友合作投資的維他命C工廠卻在這時因經營不善而垮掉,父親因此脾氣變得很壞,家裡的經濟情況也頓時陷入危機。
「怎麼會這樣?」一個週六的下午,顯正回到家,看到家裡的東西全被貼上封條,心裡突然有種不祥的感覺。
「法院來查封的,以後你們有空要常下田去幫忙了!」父親幽幽的說著。
顯正的心沉了下來,他其實希望能專心讀書,但家中經濟情況不好,而他每週又都得向家裡要錢,說實話,心裡真是極度的掙扎,也常為了錢的事與父親發生言語上的衝突。
接下來的日子就在省吃儉用下度過,三年的時間讓他有越來越強烈的念頭想要自立更生,不再依賴家裡,他甚至天真的想過可以幫人家解數學題,解一題賺一題的錢。
直到考大學的時刻,他不想再待在北部,便選擇南部的學校,一舉考進了成大,自此他學習自立,不再依賴家裡,並且開始四年快樂的大學時光。

自立

大一那年住宿,同寢室住的是一位基督徒,任何事都要禱告,令顯正有些納悶,有一回在閒聊中,顯正無意中問了句︰「你有沒有想過將來要做甚麼?」然而得到的答案竟是︰「交在上帝手中吧!」「懦弱,」顯正心裡這樣想著︰「大學生,怎麼一點理想都沒有,太不可思議了!」因此,顯正總在有意無意間笑稱這位室友是頹廢派的象徵。當然,他倆的話題與看法也始終沒有交集;顯正不很認同這個同學的觀點,所以彼此誰也沒改變誰。
讀大學的這段時間,顯正很少依賴家裡,加上學校功課忙,回家也只有在寒暑假。家中的情況變化不大,比較不同的是,父親自生意失敗後,迷信起風水地理;家中的擺設、方位,還特別請了地理師來看過。那時顯正只要一回家,父親一定拉著他談這些。
大四那年,顯正已搬出宿舍住在校外,有一日,住的地方遭小偷,被偷得十分徹底,音響、枕頭、以及六千元房租都沒了!尤其過分的是,不僅偷一次,隔了一週又再光顧一次,沒東西可偷就拿走些錄音帶。連續兩次的密集遭竊,令顯正心裡感到很不平安,父親甚至為此來看他,「這房子的風水看上去就像賊屋,你還是搬家好了。」父親肯定的說著,顯正因此決定搬家,離開這個地方。
「要不要到我們那兒去住?」是大一時與顯正同一寢室的基督徒同學,「我們有七、八個人住在一起。」顯正覺得還不錯,便住了進去,這才知道,原來這兒是團契之家。
大四這一年,上學期考預官,下學期就考研究所。顯正住在團契之家中,很少參與他們的活動,對於邀請也都矇混過去,他多半把時間用在自己的課業上,終於在畢業之際,考上了交通大學的光電所。
在光電所研究的是半導體,顯正整天都待在半導體中心,生活過得平平淡淡的。在研究所第二年時,顯正有點不想念了,因為實在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作研究。
父親為此特別來看他,「這又是風水不好的問題,影響你的心情,換到別的房間去吧!」父親的風水指導原則讓顯正立刻換了對面的房間,或許是心裡作用吧,他總算是畢業了。

服役

接下來是兩年的軍旅生涯,顯正服役的單位在台北的新店,屬於上下班性質,滿輕鬆的,這對顯正而言,無異多了一些自己的時間。由於高中以來,顯正就一直對英文很有興趣,未來也有出國讀書的打算,因此增加英文能力成了此時的重點。
在這同時,社會上也發生一些變動,股票開始狂飆至上萬點,人心浮動,顯正發現不僅一般人在玩股票,連軍人也為之瘋狂,再加上剛解嚴,整個社會顯得好亂。「這樣的社會未來還有甚麼希望?」他心裡思忖著。在這段時間,顯正以前的同學不是在讀書,就是在服役,使他幾乎沒有可以談心說話的朋友,生活過得平淡無奇。他有許多疑問,尤其是這一生的價值,到底生命的意義為何?他不知道,也無人可談。有時,想著這樣的問題,想得都精神恍惚。
「英文班招生,三個月三百元。」一日,顯正無意中經過一間教堂門口,從布告欄上看到一張海報,是學英文上好的機會,顯正興奮地立時便報了名。
但沒想到的是,在英文班,顯正開始接觸到基督信仰,因為課程安排中有一些分組討論及生活分享的時間,顯正在那當中就漸漸交到了一些朋友,而這群朋友也給他很不一樣的感覺。他發現在這群人的心裡,有一股很強的生命力,那是他所沒有的。譬如,有個女孩,考大學重考了五次、割腕自殺過三次,但她卻告訴顯正,是耶穌救了她。顯正回想自己的求學過程,再怎麼苦,至少都很順利,而這個女孩受了這麼大的挫折,竟還能堅強的活下去?另外有個朋友也告訴顯正,自己從小就有偷竊癖,晚上睡不著就會出去飛岩走壁做這種事,其實家裡環境很好,但他就是有這種偷東西的怪癖,他也說︰「是耶穌改變了我。」
顯正不明白為甚麼基督信仰的力量這麼大?「如果真有這麼個神,我倒想認識祂!」顯正心裡這麼想著。
在小組中,他開始問了許多自己不了解的問題,並且也開始讀聖經。其實高中時為了學英文,也曾讀過中英對照的聖經,他突然發覺,上帝是滿奇妙的,知道他想學英文,所以總是用這條線牽著他,讓他終於還是讀到上帝的話語。不過在這段時間,他還是會把父親教他的風水地理拿出來比較,甚至在部隊裡也常教別人風水,不過偶而卻又會談談耶穌,大家都覺得他很奇怪。然而,就在他對信仰一知半解之時,卻常在小組中聽人說起,「上帝對他們說話。」顯正感到十分稀奇,「如果真是這樣,為甚麼上帝都沒有對我說過話?」顯正心裡想著。
一日,他關起門來向上帝禱告︰「如果你是真的神,求你也對我說話。」顯正並沒有聽到任何聲音,但第二天卻在聖經中讀到一句︰「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顯正突然感到這就是上帝在對他說的話,之後的日子,顯正終於知道大家所謂上帝對他們說話是怎麼回事。他想到自己從小到大的生長過程,又想到自己這一生到底為何來到世上,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顯正想著想著終於明白上帝對人類說話是怎麼回事!他覺得自己以前心裡的孤單與苦悶,終於有了一個可以依靠傾訴的對象,他希望得到那份安息。
在退伍前三個月,顯正終於受洗接受了基督信仰,並且把以前那些佛道的東西都拋掉了。

深造

退伍後,顯正先在電信所工作一年,存夠了錢,便申請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班。然而在美讀了一年之後,成績並不很理想,資格考沒考過,一個獎學金也沒有,而錢也都用完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顯正掙扎了一段時間,便決定回國,他在回國前向上帝做了個禱告,許下三個願望,一是能到一所工專去教書,其次是在翻譯的工作上有一些機會,第三是能繼續到交大讀博士班。
果然回國後,在同學的介紹下,他應徵到一所工專的教書工作,也開始了他在校園中的一個查經班,而顯正也在此時認識了他的妻子。這第一個心願,顯正如願達到了。
在當時,台灣出版界開始引進一些科學類的書籍,而天下文化出版社在第一套科學叢書暢銷後,又開始第二套,顯正便在此時獲得了翻譯工作的機會,接連翻譯了「柏拉圖的天空」、「宇宙波瀾」等暢銷書,此刻他的第二個心願也達到了。
當然,顯正後來還是考進了交大的博士班,同時也完成婚姻大事。這段時間他也在中研院工作,不過,由於他是作雷射的,所以每天都在黑漆漆的實驗室中,不能有任何光害,因此他的生活就這樣從早到晚都在黑暗的空間中。
「難道我的一生,在未來就是這樣嗎?」有一天他對自己發出這樣的疑問,他看見自己的教授,彷彿看到自己未來的影子,心裡再次激盪起來。

無悔

有一天夜裡,他做了個奇怪的夢,印象十分深刻,夢中是他在美國準備回台的前一夜,他正十分落魄的整理他的行李,有一隻老鼠站在他的書上,打著紅領結,頭上還戴了頂博士帽,口中發出唧唧的笑聲,他覺得挺有趣的,但把它趕走後就下樓了。接著,他在樓梯口看到一張徵人啟事,是用俄文寫的,大意是說需要兩種人,一是農家子弟,一是要學電機的。夢醒了,顯正覺得十分奇怪,為甚麼會做這樣的夢?難道上帝要他去俄羅斯,太不可思議了吧!顯正為此夢問了很多人,但都沒甚麼結果,不過他很確信這是上帝給他的夢。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一日,顯正和妻子去教會聚會,才進門,一張大海報就貼在門口,妻子緊張地拉了拉他的衣袖,說︰「事情發生了!」原來海報上寫的是俄羅斯短期宣教團,顯正在那一剎那覺得好像找到了答案。
顯正終於決定去俄羅斯,不過這之前他也作了另一個決定︰放棄博士學位,作一位全職的傳道人。當然,掙扎與猶豫還是有的,但上帝的一句話,讓他有了確據︰「因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
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是的,這句話讓顯正放棄了看似美麗的功名外在,因為那些東西誠實說來就像老鼠,即便打上紅領結、戴上博士帽,仍不能改變其偷竊生命的本質。

終於,他決定作一位傳講上帝福音的使者,不再有世俗的憂愁,他知道上帝已有更重要的工作交在他的手中。

書名 天上垂下來的繩子
作者 邱顯正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台灣)
出版年份 2018年4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7 x 21 厘米
頁數 256頁
定價 港幣100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85元)
編號 TW849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2030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樂活職場

以堅毅自我激勵
以正向傳遞能量
以樂活彼此鼓勵
以熱誠延伸祝福

職場4P法則,讓你透過鼓勵,使職場成為一個被祝福的地方。

作者簡介:司徒永富
司徒永富累積多年商界及學術界工作經驗,經常在不同的媒體和場合分享他在職場、營商以及信仰的經歷,著有多部暢銷作品,包括《老闆要的不是牛》、《縱橫職場秘笈》、《當老闆遇上草莓族》、《成長,學不完的生命功課》、《職場達人》及《教曉員工高飛——風箏管理學的神奇魔法》等。司徒永富於一九九九年起出任鴻福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執行董事,並曾任香港樹仁大學副教授、市場學及消費者心理學碩士課程主任及企業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個人網站:http://www.rickyszeto.com/

讀後感:樂活職場(屈偉豪)
人生路上,職場上,同樣都需要有一個「支持系統」,成功的職場運作,不是要你死我活,我存你滅,而是應雙贏地齊攀高峰。
要建立一個美好的支持系統,應該有上中下三個層面。往上我們可以有人諮詢求助,成為我們的人生和職場教練,站高一線的去提醒我們的盲點,糾正我們的疏忽。中層是平輩間的互相扶持,可以歡笑,可以哀哭,我們成功,他們真心恭賀;失腳跌倒,他們扶我一把,能夠不介意在他們面前顯露軟弱,有份安全和信任,境況無論怎樣,他們都仍願意與我相伴同行。往下層面我亦應成為別人的扶持者,職場教練,提拔後輩,鼓勵新人,糾正錯誤,教導方向,扶人一把,給人機會。
能夠在幻變職場的壓力下屹立不倒,需要擁有這種支持的資源,對外需要能與人建立深度的交往,不只是酒肉歡笑,虛偽阿諛,而是能真誠相待,投入交心。對內學會關注家庭子女,夫妻互愛,風雨同路,在家庭生活中吸取滋養,健康平衡。
認識司徒永富多年,他總給我一份正能量的親和,一份柔然舒暢的輕鬆。他做人做事,朋友間,工作中總示範出一種做人做事要
好玩,做人做事要省力,而且樂於助人,對職員下屬,對老友都一視同仁。他這本書,不但反映他工作的態度,訓練和建立員工下屬的方式,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學,表裏如一地對人生真誠的追求,深願意我們讀他的書,分享他的觀點,更在其中學會享受人生,分辨和抓緊真正長久的美善。
讀後感:樂活職場(林以諾)
上一代是為兩餐而被迫不能不工作,我們這一代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工作,新生代(80至00後)以旅行、享樂為主,工作為副的生活,便冒起了S l a sh一族,工作不再是追求終身職業,而是彈性工作,同時滿足兩餐所需和個人理想的要求。
相信本書作者所論述「樂活職場」的4P法則(Persistence, Positive, Playfulness,Passion),中譯大概是「堅毅」、「積極」、「樂活」和「熱誠」。對我們這一代和新生代都會帶來啟迪和祝福。在大都會城市中,人們每天都要花許多時間去滿足職場需要,在這個「森林」中普遍原則不是講求品格高尚,而是成與敗、效率和高生產力。人性的善良往往被壓抑甚至埋沒,導致都市人愈來愈喜歡藉旅遊來逃避這殘酷現實的「森林」,但最終我們旅遊過後仍要回歸令人產生無奈感、耗盡心力的地方。
若讀者能學懂及活用「樂活」法則,旅遊不再是用來逃避現實,職場不再是耗盡生命之處,而是一個能「樂活」的平台,為主作光、作鹽的地方。
開心工作,開心服侍——樂活職場(梁美英牧師)
註:此稿件於2019年「中信」刊登

牧師是一個職份,也肩負著一份職責。牧者在職場上需要鼓勵嗎?當然要!

讀過司徒永富博士的《樂活職場》後,我發現鼓勵法則也適用於教會和牧養上。《樂活職場》針對信徒在工作間如何活現基督的生命,以堅毅自我激勵,以正向傳遞能量,以樂活彼此鼓勵,以熱誠延伸祝福。然而,對於參與事奉的教牧或基督徒,當中的內容同樣能帶來不少亮光和提醒。

其中有一個談到著名的GODIVA夫人傳說,她雖身為伯爵夫人,衣食無憂,但眼見民生疾苦,遂懇求伯爵減收徵稅,甚至為了百姓而作出犧牲的行動。這個故事除了讓我認識這個品牌背後的歷史外,作者更指出抱著犧牲精神善用崗位可使更多人得祝福。讀後令我想到在事奉崗位上不時會出現教牧與信徒因彼此間協調不足或期望有落差而引起不快,甚至產生怨言。有時候在大家都在談論權利的時候,作為基督徒,我們更需要思考自己怎樣能為有需要的人而多行一里路的奉獻責任。放下自我,服事他人,其實是散發出基督香氣的一個好機會。

在個人主義作祟,負能量滿佈的都巿生活下,無論事奉或工作,若沒有帶著使命感,怎能堅持下去呢?既然鼓勵是這麼強而有力,可以振奮人心,作為基督徒,更當在不同位置上活出基督徒的樣式,給別人、給自己多點鼓勵,祝福別人的生命。願我們能藉信仰的信望愛,自然流露正向思維,散發喜樂的生命,相信無論教會或職場都可以是陶造大家生命的好場所。

書名 樂活職場
作者 司徒永富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18年7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5.3 x 20.7 厘米
頁數 208頁
定價 港幣96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77元)
編號 TS1802D02
國際書號ISBN 9789623804011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試讀
縱橫職場秘笈
鼓勵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