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甚麼作基督徒

043-why-i-am-a-christian-1280x720

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作基督徒?」你會怎樣回答?

哈列斯比在本書中對這些問題作出解答,他用平易近人的文字,深入地分析從不信到相信的路途中可能遇到的障礙。閱讀本書就等如跟隨作者走進從懷疑到信仰的軌跡裡,經驗尋索信仰的過程。

對未信主的朋友,本書是最佳的禮物;對已信主但從未真正清楚自己信仰的人,本書可助你靈命成長;對有傳福音心志的基督徒,本書幫助你有更充實的裝備。

讀後感(謝錦輝)

讀哈列斯比的小書《我為甚麼作基督徒》,我真感到作者真誠地用簡單主題,如「懷疑」、「基督教的神秘要素」、「悔改」、「抉擇」、「抉擇之後」等,教人明白許多信仰的重要道理與真實。

哈列斯比具體指出:信仰的一切由懷疑開始,他建議每一位誠實的懷疑者,開始讀新約聖經,同時開始禱告。今天仍有許多人純靠科學哲學方法去尋覓基督教,作者吩咐我們直接與耶穌面對面作心靈對話。

整本書最動人的部分是「悔改」,沒有一個罪人能夠替自己帶來心靈真正的改變,上帝必須施以援手。重生的神蹟,使罪人得著新心,敬愛上帝,恨惡罪惡。
哈列斯比引領人在邏輯上徘徊,作出抉擇,欣喜地經歷重生。

書名 我為甚麼作基督徒
作者 哈列斯比
譯者 楊瑞瓊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1986年12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 x 21.2 厘米
頁數 102頁
定價 港幣35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28元)
編號 TS2001
國際書號ISBN *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論

作者蕭克諧曾以將近三十年寶貴的光陰,專心從事基督教教育之研究,博覽群書,吸取中外學者的精華,理論與實踐都能兼顧。本書主要分三部份,先從教育史的發展做基礎,配合教育理論,然後提供實施的方法。本書榮獲1987年湯清基督教文藝獎。

讀後感(孫玉芝)

 

1987年來到信神修讀教育碩士時,適逢蕭克諧著作《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論》剛出版;但在課堂裏,蕭博士仍習慣性以黑板抄寫大綱來講授這一課程,又挑戰我們能否從其書中找出錯別字,有賞。因而努力細閱此書,無比受用。

本書和其他寫作《基督教教育概論》非常不同,有的是從培訓主日學老師角度編寫,有的從成人主日學教學角度寫作。本書則從宗教教育的歷史發展包括在華人教會的發展,加上基督教教育的意義、基礎架構等理論分析,以及如何推行基督教教育等實用部分,都有一整全的建構和論述;實是1986年代以來,舉凡神學院及教會教育所適用的一本書。

書名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論
作者蕭克諧
出版社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6年7月初版;2003年5月第五版;2013年7月第五版第四次印刷;2022年1月第五版第五次印刷
包裝平裝
開本14.1 x 21.3 厘米
頁數331頁
定價港幣86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68.8元)
編號TS13-04-A09
國際書號ISBN9789623803403
購書連結道聲出版社

生發仁愛的信心

041-faith-active-in-love-1280x720

偉大的改革家路德,重新指出新約的重大教訓:人與上帝和好不是靠行為,乃是因著信本乎恩;卻被指斥為帶領基督教遠離倫理道德和紀律的問題。作者喬治.霍萊(George W. Forell)有力地駁斥了這種對恩典和信心功用的誤解,並指出基督教信仰絕非沒有倫理道德上的効力。相反,只有在對鄰人和弟兄完全的愛中,基督信仰才有生命。此書不但要在倫理學方面為改革運動辯護,對每一位謹慎的讀者來說,更是與我們今日面對的各種問題有極密切的關係。

讀後感(李文東)

喬治‧霍萊(George Forell)教授所寫的《生發仁愛的信心》內容講述路德的社會倫理觀,陳述精簡充實。書中陳列路德倫理思想中不變的原則、規範的及實踐的原則等等,條理清晰易讀。

令我印象深刻是描述路德對信心與愛心的關係。人的愛不能構成信,愛心都是由信心創造出來。信是永不止息的。美德都是由信而生。信徒若對上帝沒有信心,一切行善都無意義。同時,信徒對社會及鄰舍是有責任的。只有對鄰舍和弟兄完全的愛,基督信仰才有生命力。有愛心表現的信心是倫理的新基礎。讀後有感信仰生命既需神學反省也需實踐。對今天以自我為中心的世代確是發人深省。

書名 生發仁愛的信心
作者 喬治‧霍萊
譯者 祖連輝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1984年3月;2009年10月(修訂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 x 21.3 厘米
頁數 100頁
定價 港幣58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46.4元)
編號 TS09-08-A1
國際書號ISBN 9623802857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為什麼我不敢告訴你我是誰

040-why-am-i-afraid-to-tell-you-who-i-am-1280x720

本書告訴你一個你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問題:「我是誰?」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書內討論的範圍包括人類的情況、人的成長、人際關係、如何與情緒打交道等,並能找出在現代錯綜複雜的社會中怎樣與人相處的秘訣。

作者憑著輔導的經驗,由淺入深地將人際關係的奧秘揭示,讓讀者從而能鼓起勇氣面對自己,以真我與人交往,使生命得著滋潤和成長。

讀後感(莊智茂)

本書提醒我要真誠的與人交流,惟有這樣才能衝出自設心靈的牢房,感到真我被接納所帶來的自由與喜悅;也提醒我要尊重和接納真誠披露真我的人,使人際交往可以發揮互相建立和醫治的果效。

初看本書時還未讀過心理學,最深印象是首次讀到有關交易分析,指出人格中三種自我狀態,並這些怎樣影響人際交住和個人成長。最欣賞的地方是本書指出交流的五個層次,並有清楚具體的指引,幫助我們如何達至最高級的「推心置腹」的交流,又羅列各式自我防衛的角色和把戲,提醒我們盡量不去扮演和使用,免得自我防衛的心理機制,更鞏固我們心靈的監牢。

書名 為什麼我不敢告訴你我是誰
作者 包約翰
譯者 崔菱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1984年1月(廿一版)
包裝 平裝
開本 15 x 21 厘米
頁數 181頁
定價 港幣72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61元)
編號 TW659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205002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受託神學

039-a-theology-for-christian-stewardship-1280x720

《受託神學》書中內容深入淺出表達受託的意義,讓讀者明白受託對基督徒生活態度和模式的影響。全書共八章,前四章提及受託與神學、上帝的道、上帝的本性及基督之關係,後四章則提及聖靈與教會、因信稱義、信徒皆為祭司,以及管家的報酬。

讀後感(麥少茵)

「受託」是基督徒生命最根本的態度,是一種生活的哲學。這包括家庭、公民、商業、工業、科學、藝術和教育。上帝造的一事一物都有其意義和被造的目的。無論身體健康、精神的能力、時間、機會,每日的工作和財產等,皆為上帝交託給人用來完成祂旨意的工具。世上沒有一件東西是屬於我們的,全都屬於厚賜人百物的上帝。當人的生命氣息被收回,世上所有的都屬虛空、捕風。也許有人會問生活不用再做甚麼,沒必要積極,可以守株待兔。非也!這正是受託神學清楚強調:生命的最大渴求是——做個忠心良善的管家,盡心、盡力、盡意地完成主所託付我們的!

書名 受託神學
作者 康多能
譯者 祖文銳;祖運輝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1982年12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3 x 18.8 厘米
頁數 106頁
定價 港幣15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12元)
編號 1081
國際書號ISBN *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聖誕之書

038-christmas-book-1280x720

論到聖誕的故事,馬丁路德在他那與眾不同的註釋中,曾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若是我們當日生活在伯利恒,我們會不會相信那馬槽內的嬰孩就是成了肉身的上帝自己呢?

路德深深地懷疑他自己會相信。上帝為着顧念我們成了肉身,分擔我們的難處,並且為我們掛在十字架上,這樣的思想何等令人驚訝。路德說,他一點也不希奇為什麼只有那麼少的人重視耶穌降世的意義。相反地,他倒為那少數人的信心感到驚異。

在這個故事體的註釋中,路德以其卓越的才能,將自己和讀者放在馬利亞,約瑟等當日與耶穌有關的人物的地位。他活潑地描寫他們種種的反應,使聖誕故事在豐富的人情味中顯得更加真實。

本書附有名家木刻圖,實在是個人不可少的一本藏書,也是一份理想的聖誕禮物。

讀後感(黃愛霞)

多年來在聖誕節時,安排主日學的小孩子在教會演出聖景。對天使向馬利亞報信、主耶穌在馬槽降生、天使向牧羊人報喜信及三博士朝拜耶穌等等……都耳熟能詳。亦非常肯定耶穌的降生是上主為我們這群罪人預備的恩典,為了使我們得救。沒想到閱讀馬丁路德的《聖誕之書》,我竟隨路德進到耶穌降世的時代,親身來到伯利恆的馬槽,看到嬰孩耶穌躺在母懷裏。這不只是兩千多年發生的一件事,更是上主實實在在為我預備的救恩。祂以一個可愛的嬰孩來吸引我,並以愛和恩典來安慰我,堅固我。上主啊!袮的慈愛是何等大,感謝袮!

書名 聖誕之書
作者 馬丁路德
譯者 鄧肇明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1981年5月(再版)
包裝 平裝
開本 11 x 18.6 厘米
頁數 75頁
定價 港幣20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16元)
編號 ML2058
國際書號ISBN /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2017|與馬丁路德一起過聖誕|閱讀計劃——聖誕之書

新約研究指南

037-study-guide-for-the-new-testament-1280x720

本書是周天和牧師對新約的研究成果之一,他處理新約研究繁雜的資料極為中肯,風趣生動。書中包括討論新約正典之形式、原著之探索、聖經的翻譯、文學批判法、歷史批判法、形式批判法及編修批判法。最後以一篇「新約的淵源—舊約」讓大家知道研讀新約不能不看舊約。

讀後感(王家輝)

本書的作者周天和牧師是筆者的新約研究、講道學及牧範學的啟蒙老師,而本書更是筆者於接受神學訓練時第一本購置及完全讀畢的書籍。雖已是二十多年前的出版(一九九零年八月第二版),但至今仍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對於初次接觸新約研究的信徒來說,本書有幾個重要的提示。例如:新約正典是怎樣形成呢?新約原著、古抄本的流傳,以至經文校勘的法則也是需要留心的。此外,聖經翻譯的問題也是值得深思與重視。至於各種研究新約經文的方法(如文學批判、歷史批判、形式批判、編修批判),驟眼看來是「拆散經文」,實質卻是把經文原來的意思呈現出來。

本書可說是研究新約聖經的入門必讀,有如為信徒提供專業的裝備進入上帝聖言的寶藏發掘珍寶一般。請勿「走寶」!

書名 新約研究指南
作者 周天和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1981年1月
包裝 *
定價 *
編號 *
國際書號ISBN *
購書連結 *

* 此書之初版已斷版,對此書有興趣的讀者可在信義宗神學院圖書館借閱此書,詳細資料請瀏覽教會資訊網圖書館聯合目錄;另,此書之其他版本,則由基督教卓越使團代理,讀者如欲購買,可致電本社門市部2332 4248代為訂購。

(註:教會資訊網圖書館聯合目錄是香港最大的神學圖書目錄,現時包括了香港5間神學院圖書館共400,000藏書記錄。5間神學院為建道神學院、中國神學研究院、播道神學院、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及信義宗神學院。)

醫者心

036-the-heart-of-a-doctor-1280x720

此書屬「人人叢書」系列之一,專門談及有關醫學、健康、保健等課題,也是一本從醫生角度看人的身心靈的毛病,更是一位青年醫生的見證。

「人人叢書」於一九六八年開始出版,至一九七八年完成。這是套多達六十本的系列書籍,內容廣泛,包括傳記、散文、科學小品、故事、小說、證道小品等。不但引起基督徒作家寫作的興趣,更能向非信徒分享耶穌基督的救恩。

讀後感(楊永恒)

《醫者心》是蔡元雲醫生的第一本書,是一本以醫院、病人為題材的書。

文章以為醫者的角度去看人身、心、靈毛病的問題。一篇「從醫學觀點看死亡」最吸引我。在醫學角度上,死亡其實是一個過程。病人的死亡代表醫生的又一次失敗。雖然醫學進步,死亡好像被逼得節節敗退,但人人總要一死。醫生固然有責任盡量維護延續病人的生命,但是過分「英勇」的措施卻徒然弄長了垂死者的痛苦。我們應正面積極地讓病人安然而逝,真心的關懷,坦誠的溝通,心理上的輔導來協助病人超越絕望、惱恨、掙扎、抑鬱的階段,坦然地接受死亡。

記得早前蔡醫太太(恩佩)因癌症離世,在互聯網上文章看到蔡醫的分享,很感人。蔡太說:「我預備好了,沒有一點遺憾,你放心好了!」她還安慰蔡醫:「死亡,別狂傲。……死亡,你未能殺我。」。死亡是人必須經過的,求主幫助我們有勇氣去面對。

書名 醫者心
作者 蔡元雲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1980年10月(二版)
包裝 *
定價 *
編號 *
國際書號ISBN *
購書連結 *

* 此書已斷版,對此書有興趣的讀者可在信義宗神學院圖書館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圖書館建道神學院圖書館中國神學研究院圖書館借閱此書,詳細資料請瀏覽教會資訊網圖書館聯合目錄

(註:教會資訊網圖書館聯合目錄是香港最大的神學圖書目錄,現時包括了香港5間神學院圖書館共400,000藏書記錄。5間神學院為建道神學院、中國神學研究院、播道神學院、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及信義宗神學院。)

信義宗的崇拜

035-a-lutheran-agenda-for-worship-1280x720

這本小冊是實行藉世界信義宗聯會研究委員會在慕尼黑舉行會議時,接受計劃小組報告有關各教會於崇拜方面的活動所面對的困難及期望聯會提供甚麼援助,而決定印行這本小書,內容均為論崇拜的專文。其目的並非為崇拜來下一個定義或立定楷模,而是供應會員教會作自行研讀的資料。

讀後感(張玉文)

《信義宗的崇拜》這本書是本人在九零年代讀神學時,所接觸的第一本有關信義宗崇拜的書。當時有關信義宗崇拜的中文書籍極少,此書的出版對信義宗教會乃至全體教會的貢獻甚巨。此書主要由不同作者撰寫的小論文所組成,內容精簡扼要。本人從此書中認識了信義宗崇拜以及聖禮的意義和核心,尤其從「信義宗崇拜議程芻議」以及「基督教崇拜的核心」這兩篇論文中獲益良多,及至今日反覆閱讀亦時有所得。此書貢獻、歷久彌新。

書名 信義宗的崇拜
編者 世界信義宗聯會研究部
譯者 顏路裔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1980年7月
包裝 *
定價 *
編號 *
國際書號ISBN *
購書連結 *

* 此書已斷版,對此書有興趣的讀者可在信義宗神學院圖書館中國神學研究院圖書館借閱此書,詳細資料請瀏覽教會資訊網圖書館聯合目錄

(註:教會資訊網圖書館聯合目錄是香港最大的神學圖書目錄,現時包括了香港5間神學院圖書館共400,000藏書記錄。5間神學院為建道神學院、中國神學研究院、播道神學院、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及信義宗神學院。)

我們的信仰

034-our-belief-1280x720

本書彙集了《基督徒小問答》、《奧斯保信條》和《古教會三大信經》三本基督經典文獻,當中包含了聖經的主要綱領,更為教會的標記,是我們的信仰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書。

讀後感(劉興俊)雖然這是一本薄薄的小書,但每次重讀總會令我對信義宗的信仰多了一份清新的了解。《基督徒小問答》讓我看見馬丁路德,一位偉大的神學家和牧者,如何將信義宗核心教義化為信仰教材,讓一般信徒得到造就。《奧斯堡信條》讓我直接窺見當日信義宗改革家的認信,他們無意違背大公信仰,卻勇於撇棄當時教會的弊端陋習。今日我們身處一個多元化的世界,多元叫生命豐富,卻又令自我變得糢糊。作為信義宗信徒,我們的信仰是甚麼呢﹖我們有甚麼立場呢﹖《我們的信仰》是一本不可不讀的書。
書名 我們的信仰
作者 馬丁路德
譯者 戴寧;陳建勛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1979年10月(再版);1992年10月(三版);2005年12月(四版);2016年9月(五版)
包裝 平裝
開本 13.9 x 21.3 厘米
頁數 96頁
定價 港幣58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46元)
編號 TS1612A01
國際書號ISBN 9789623803809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