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遠象

榮獲

香港「第八屆基督教金書獎」跨媒體策展入圍獎

香港「第八屆基督教金書獎」教會事工(非教材及課程)入圍獎

本書由這七位教會領袖,帶領我們一起解讀當今的香港形勢,以聖經和教會改革運動的精神去看香港的社會遠象,讓大家認清方向,並引導年經信徒對香港的承擔。

撰文者: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張振華監督─從身分和召命說起,透過回望過去香港教會發展歷史的領受和回歸中國的社會發展,讓我們認知從終末的義及教會的使命看我們的身分和此時此地的召命。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林崇智會長─從約翰衛斯理如何成為馬丁路德忠心跟隨者說起,提出三個向度啟迪年青人,包括:對生命鍥而不捨的掙扎和追尋、重建我們的上帝觀和回到聖經去。

信義宗神學院戴浩輝副院長─解讀當今社會的現象與聖經信仰的世界觀,探索這個社會最有可能的烏托邦會是怎樣的。

天主教香港教區陳滿鴻神父─從政制社會發展去分析年輕信徒應如何面對今天香港社會的困局,並提倡教會推動個人及社會的整全發展。

中國神學研究院李思敬院長─從信仰入手,在撕裂世界中反思耶穌基督「彼此相愛」的命令,從而建立「復和者聯盟」。

天主教香港教區夏志誠輔理主教─分享現時天主教香港教區,包括學校、堂區和教區如何培育年經人與主、與人、與萬物共融,並反省怎樣塑造年經人的遠象。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方承方副監督─引用傳道書的智慧,語重心長地鼓勵年經信徒活出豐盛的生命,也寄語教會領袖要好好培育年經一代。

「我們的遠象─基督徒對香港的承擔」講座講座答問撮要

讀後感
朱小琪
踏入教會改革運動五百周年紀念,多位來自不同宗派的教會領袖按著聖經和教會改革運動的革新精神撰文,特意引導和激勵年輕信徒對香港的承擔,並喚醒當今信徒應持守的召命─在教會改革運動五百年後的今天,我們要以行動實踐「因信共融」,在基督裏共建我們對香港的遠象。
《我們的遠象─基督徒對香港的承擔》起首,由信義會張振華監督從闡釋信義宗神學、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的歷史發展及當下的香港形勢,為年輕人重尋基督徒的身分與使命。然後,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林崇智會長從循道衛理宗的神學分析教會改革運動帶來的貢獻和啟迪,從而勉勵年輕人要回到聖經建立正確的上帝觀。
接著,就由兩位資深的聖經教授帶領讀者回到聖經去。戴浩輝博士分析當今世界處於恐懼之下,人們選擇在網絡世界中建立信靠關係,其實在舊約聖經有可比擬的記載,就此可探索今日社會最有可能的「烏托邦」。李思敬博士則從新舊約聖經中尋索復和的信仰基礎,並引導年輕信徒要立定心志,在這個撕裂的世界中建立「復和者聯盟」!
本書另一特色是邀請了天主教香港教區兩位重量級神父撰文,他們均對青年牧養事工充滿熱誠和盼望。首先有夏志誠輔理主教從天主教香港教區牧養年輕人的經驗和體會,分享信徒應如何塑造與人、與主、與萬物共融的社會遠象。素來積極引導信徒關注政治民生的陳滿鴻神父,就從天主教整全發展的社會訓導,啟發年輕人如何在撕裂的社會中尋找出路,以及委身推動社會發展。
書末由信義會方承方副監督向年輕人說出真摰感人的「心底話」,勉勵年輕人要以基督信仰來揀選生命!在這分崩離析的社會,藉上帝的恩典和恩賜來推動改革教會和社會。
本書確實匯聚前瞻卓見,處處流露文章作者對栽培年輕一代薪火相傳的熱忱,絕對值得所有年輕信徒、青年事工導師、教會長執及牧者細閱反思!
書名 我們的遠象─基督徒對香港的承擔
編者 道聲出版社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17年4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1 x 21.3 厘米
頁數 91頁
定價 港幣68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54元)
編號 TS1703D05
國際書號ISBN 9789623803847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出版序龔聖美序講座讀書會申請紀念「教會改革運動500周年」出版著作馬丁路德相關書籍推介「第八屆基督教金書獎」

Think Big:逆轉人生8大關鍵力


班.卡森博士是知名的神經外科醫生並慈善家,但他成長的過程並不順利。
他與哥哥自幼由幾近文盲的母親獨立撫養成人;生活在底特律低階城區動亂不安的環境;年幼時個性暴躁,學業成績其差無比,在校遭同儕排擠,被大家譏諷為「蠢蛋」。

這重重難關,顯示他的未來必然一片黯淡。
但事實並非如此……
他堅毅又深具智慧並虔誠信靠上帝的母親,激勵班.卡森從閱讀與寫讀後心得開始累積能量,凡事動腦,激發出他無限潛能,最終成就了這位世界頂尖的權威腦神經外科博士。

他的學習過程看似不可思議,他的專業成就令人望塵莫及,
但這樣的機會與成果,其實只要你願意掌握動腦關鍵,人生的成就不只如此!

作者簡介:班.卡森(Benjamin Carson)

班.卡森博士(Dr. Benjamin Carson)知名的神經外科、整型外科、腫瘤醫學及小兒科教授,曾任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主任。寫過五本暢銷書,包括《America the Beautiful: Rediscovering What Made This Nation Great》和《One Nation: What We Can All Do to Save America’s Future》。
他和妻子凱蒂共同創立「卡森獎學基金會」(the Carson Scholars Fund, www.carsonscholars.org),以鼓勵成績優異又具博愛精神表現的中、小學學子,予以表揚獎勵,特別是資源缺乏的弱勢學區。班和凱蒂自身育有三子,均已成年,目前定居美國佛羅里達州。

共同編著:格雷.路易斯(Gregg Lewis)、黛博拉.路易斯(Deborah Shaw Lewis)

格雷‧路易斯(Gregg Lewis)
獲獎作家,個人擁有超過五十本書籍的著作與合著,其中包括《Gifted Hands: The Ben Carson Story》、《Take the Risk》以及《The Big Picture》。

黛博拉‧路易斯(Deborah Shaw Lewis)
擁有超過十二本書籍的作者與合著者。曾任小學老師、專業短篇小說家、演說家,演講主題多著重在母職和家庭議題為主,並擁有兒童早期發展的碩士學位。和夫婿格雷育有五名子女。

譯者簡介:顧華德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畢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國發所 法學碩士
北德州立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圖書館學碩士
達拉斯神學院 神學碩士
曾擔任中華信義神學院、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延伸部兼任教師,並在數所神學院兼課。亦曾擔任基督教浸信會懷恩堂雙語傳道服事,現專職翻譯。譯作等身,為資深優質譯者。

讀後感:發揮你腦袋的潛能(李健聰)
自幼我們便要從學校吸取大量的知識,默書、考試,都是對自己腦袋的考驗。由一早起床直至晚上入睡,運動時、社交上、工作時、娛樂中,沒有一刻不在使用你的腦袋,即使入睡後腦袋仍然在運作。腦袋影響每個人的思考、動作、情緒、語言、記憶、想像等等,腦袋是上帝給我們的一份禮物。
「你有沒有腦袋啊?」這是母親經常問卡森博士的問題。但相信香港人對這句說話並不陌生吧!這該是每個孩童被父母責罵的最常見句子之一,相信很多人成長後也一樣被人這樣責怪過。腦外科醫生卡森博士,以他的經歷、故事和對腦袋的深入研究,整理出影響個人生活的八大元素,發揮你腦袋的潛能,成就你的精彩人生。
腦袋每個人都有,但不是每個人都懂得充分使用。「你有沒有好好使用腦袋啊?」才是真正問題。好好使用上帝的這份禮物吧,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Let’s Think Big!不要等腦袋荒廢掉,好好發揮,為主所用!
書名 Think Big:逆轉人生8大關鍵力
作者 班.卡森(Benjamin Carson)
共同編著 格雷.路易斯(Gregg Lewis)、黛博拉.路易斯(Deborah Shaw Lewis)
譯者 顧華德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台灣)
出版年份 2016年10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8 x 21 厘米
頁數 269頁
定價 港幣100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85元)
編號 TW816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491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吹響得贖的號角─以色列的秋季節期

ta-07-the-fall-feasts-of-lsrael

《吹響得贖的號角─以色列的秋季節期》是美國選民事工差會國際總幹事基里沙博士和基夏花夫婦合著的作品,詳細討論了創造天地和時間的真神,藉著摩西五經所製訂的秋季節期,和所蘊含的彌賽亞啟示。本書從多方面來闡述其中的內容,包括:

聖經的規定
舊約時期的過節方式
基督在地時的過節方式
基督在過節期間的啟示
聖殿被毀後今天猶太人遵守節期的情況
節期的最終意義

以上的討論不單對猶太人有幫助,對基督的教會更有益處,可以幫助身為外邦人的基督信徒明白自己信仰的猶太根源,在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更加容易和基督的猶太信徒合而為一,和關懷猶太人中仍然失喪的靈魂。所以強烈推薦本書給每一位讀者。

作者簡介:基里沙(Mitch Glaser)、基夏花(Zhava Glaser)

基里沙博士擁有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哲學博士和他泊神學院(Talbot Theological Seminary)神學碩士的學位,現任職選民事工差會國際總幹事。他的妻子基夏花擁有富勒神學院文學碩士學位和紐約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的哲學博士學位。他們二人均是猶太人,也是耶穌基督的信徒。

書名 吹響得贖的號角─以色列的秋季節期
原文書名 The Fall Feasts of Israel
作者 基里沙(Mitch Glaser)、基夏花(Zhava Glaser)
譯者 王大民
出版社 選民事工差會香港分會
出版年份 2017年1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7 x 21 厘米
頁數 260頁
定價 港幣115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98元)
編號 TA16CPM1E01
國際書號ISBN 9789881867100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社群癮:如何在這個愛自拍的世界中跟隨耶穌

tw-03-struggles

這本書幫助你定睛在耶穌,而不是3C螢幕

我們都熱愛科技和社群媒體帶來的各種好處,然而有越來越多人發現它可能帶來負面影響,至少有一種現象是我們五年前不用面對的:現在的人老是情不自禁地猛盯手機螢幕,同時一天到晚都在接收旁人的動態更新。

在《#社群癮》這本書中,克雷格牧師毫不迴避地指出現今世代數位上癮的失控狀態,這個世界不停地告訴我們要愛慕、推崇自己,耶穌則告訴我們要捨己。如何能夠在這個瘋狂愛自拍的世界中保持冷靜及謹守界線?

本書帶你重新思考耶穌所顯現的各種生命特質:滿足、親密、真實、同理及安息,透過聖經真理,追尋生命真正的滿足。書中特別收錄〈社群十誡〉,更進一步地幫助讀者在社群媒體的風潮中及信徒靈命成長的需要上取得平衡。

作者簡介:克雷格.葛洛契爾 (Craig Groeschel)

克雷格.葛洛契爾 (Craig Groeschel)牧師是紐約時報的暢銷作家、世界知名講員,同時也是美國第二大教會–生命教會(LifeChurch.tv)的主任牧師,生命教會所研發的YouVersion 聖經 APP目前已經有超過二億次的下載。

克雷格牧師也是多本暢銷書的作者,已出版的著作有《騎呢信徒》(香港天道)、《A貨信徒》(香港天道)、《心靈解毒》(學園)、《Fight!》(學園)等。

#社群癮——鞏固、深化、延伸(讀後感)
俞真・基督教新媒體運動倡議人科技的演進可讓我們能便利地鞏固、深化、延伸人際關係。
科技的演進亦讓我們能便利地鞏固、深化、延伸人心軟弱。

在社交媒體中,我們習慣於快速製作、接收和轉發訊息,卻常常忽略停一停、想一想的屬靈思考空間,以致往往未能鞏固、深化、延伸其正面的積極作用。每當我們談到其負面作用時,常會慣性地諉過於科技,卻容易忽略了我們自身的「貢獻」。

《#社群癮》作者以牧者的屬靈眼光及對信仰、對人心的透徹認識,用心帶領我們去透視「社群癮」的各種現象所折射出來的人心需求及人性軟弱。科技本身是中性的,為善為惡,存乎一心。作者並不否定科技帶來的積極作用,但卻更著重討論當人迷失在當中的危險。

英文原著的書名直譯是《#掙扎》,從愛比較、拜偶像,到迷自拍、越界線,作者從多個層面分析科技如何讓人心的問題與掙扎以不同的形式展現。最重要的啟迪是讓我們對很多可能習以為常的現象重新作出深入思考,並以簡潔易明的闡述讓我們從聖經的真理作出反省,追尋生命真正的滿足。

要深入體驗《#社群癮》如何鞏固、深化、延伸我們的信仰根基和屬靈鑑察力,不單要讀,更要咀嚼、沉澱、交流、討論。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社群癮》所能帶動的討論是現時基督教群體中極其需要的。無論我們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它都能鞏固、深化、延伸我們對科技、對人心、對信仰的反思。

書名 #社群癮:如何在這個愛自拍的世界中跟隨耶穌
原文書名 #Struggles: Following Jesus in a Selfie-Centered world
作者 克雷格.葛洛契爾 (Craig Groeschel)
譯者 張洵宜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台灣)
出版年份 2016年10月
包裝 軟精裝
開本 15 x 21.6 厘米
頁數 303頁
定價 港幣115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98元)
編號 TW817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224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香港)道聲出版社(台灣)
延伸閱讀 3C是否已奪走你愛耶穌的心?──《社群癮》讀後感《#社群癮》讀書會讀書會申請

馬丁路德羅馬書講義

twc-09-luther-lectures-on-romans

馬丁路德所著《羅馬書講義》可謂一劃時代的巨著。羅馬書裡面的福音雖如日中天,如雷貫耳,但不幸被掩蔽堵塞住了,以致後代的人看不見它的榮耀光輝,聽不到它的偉大樂音。中世紀的路德雖渴慕能找一位有恩典有憐憫的上帝,惟因當時教會的誤導,使他歷盡艱辛,幾乎走上絕路,仍不得其門而入。最後蒙上帝光照,終於在對「上帝的義」之認識上得到突破,不期然揭開改教的序幕,為未來的教會帶來巨大深遠的影響。

馬丁路德對聖經的詮釋、理解及全然的信靠,直到如今,仍深深影響著當代的教會。深願這本中世紀改教先驅的巨著,穿越時空,仍舊向讀者發聲。讓神的話語,解開之後成為您的生命、詩歌及力量。

再版序:劉孝勇(中華信義神學院院長)

從古至今,羅馬書的註解和研究已經很多了,還差這本嗎?還需要這本嗎?答案是──非常需要!

五百年以來,馬丁路德作為教會改革運動的先驅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是如何來詮釋羅馬書,乃至於教會改革運動可以風起雲湧,改變整個世界,當然要來看他的「羅馬書講義」。研究路德的學者拜爾(Oswald Bayer)曾提到:「路德在研讀羅馬書時才領悟這個使人得救的權威,那可不是偶然的;所以,他在1522年的序文中特別提升羅馬書(連同加拉太書)作為詮釋整本聖經的準則:『一盞明亮的燈』,『完全足以照亮整部聖經』……。」要明白整本聖經,需要讀羅馬書;要原汁原味地體驗路德對羅馬書的詮釋,需要讀路德的「羅馬書講義」。

中華信義神學院出版社在2006年四十週年校慶前夕,推出了路德「羅馬書講義」的中文譯本。十年來,這本書已銷售殆盡,亟需再版。而今,中華信義神學慶祝建校五十週年,全世界更要在明年盛大紀念教會改革運動五百週年。值此五十加五百的重要時刻,信神決定推出路德的「加拉太書註釋」,並且再版這本「羅馬書講義」。

這次再版,已把前一版中的拉丁文翻英文不準確部分加以修正,並在中文的表達上略作調整,使譯文更加流暢。在此要特別感謝信神的俞繼斌牧師、魯思豪牧師、潘佳耀牧師、歐祈人牧師、及林盈沼老師,因為他們的參與和付出,才使這次再版的工作得以完成。願滿有憐憫之愛和赦罪之恩的上帝,紀念在本書出版上一切勞心勞力的肢體,更使本書成為眾華人教會的祝福!

書名 馬丁路德羅馬書講義
作者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編譯 波克(Wilhelm Pauck)
中譯 李春旺
出版社 中華信義信義神學院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06年四月(初版);2016年10月(再版)
包裝 平裝
開本 17.7 x 23 厘米
頁數 560頁
定價 港幣215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184元)
編號 TWC904
國際書號ISBN 9789869099042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威登堡風雲:馬丁路德的朋友與對手

tw-05-wittenberg-legacy

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威登堡教堂張貼《九十五條論綱》,出乎意料地在歐洲政、教界掀起軒然大波。這個事件不僅直接、間接影響歐洲其他地區的改革大業,更造成神學與教會體制的重大變革,改變近代歷史的走向。在普世教會慶祝宗教改革五百週年的同時,作者以《威登堡風雲》為題,描繪路德及他的朋友與對手共十人的生平、思想,讓讀者深入了解德意志地區的教會改革運動。

推薦序
自序
楔子:路得與威登堡
第一章 宗教改革之父:馬丁路德
第二章 第一位信義會師母:凱蒂波拉
第三章 馬丁路德的屬靈導師:施道比次
第四章 路得的左右手:神學奇才墨蘭頓
第五章 全方面的教會改革家:布根哈根
第六章 協助宗教改革的三位君主:腓德力、約翰、約翰腓德力
第七章 宗教改革的圖像紀錄者:老克拉納
第八章 從威登堡出走的改革家:迦勒斯大
第九章 從改革到革命:閔次爾
第十章 藉人文理念推動改革的學者:伊拉斯姆

作者簡介:廖元威

廖元威牧師,政大歷史系畢,華神道學碩士,美國明州路德神學院神學博士。現任中華福音神學院歷史與神學副教授,兼推廣教育處長,同時擔任台灣信義會救恩堂督導牧師。歷任高雄後勁信義會主任牧師(1985-92),中華信義神學院學務長(1997-2001),中華福音神學院牧育部長(2001-05)、教務長(2005-14)、代理院長(2010-11)等職。
作者於1975年10月31日在台北葛理翰佈道大會信主,同年聖誕節在台灣信義會救恩堂受洗。已婚,育有一女、一子。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李廣生(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牧師、信義宗神學院教授)

《威登堡風雲:馬丁路德的朋友與對手》是基督教臺灣信義會牧師、中華福音神學院歷史與神學副教授廖元威博士的處女作,於去年第四季面世。本書除了介紹因為十六世紀改革運動先鋒馬丁路德而著名的威登堡小城,當然也介紹與這小城關係密不可分的馬丁路德,並與馬丁路德關係密切的歷史人物,包括他的妻子凱蒂波拉、屬靈師父約翰施道比次、得力同工墨蘭頓和布根哈根、三位支持改革的選侯腓德力、使馬丁路德的改革運動思想平民化和普及化的藝術家老克拉納、從老師到同工再變成叛徒的迦勒斯大、由改革運動同路人淪為革命陌路狂徒的閔次爾,和可敬的論戰對手人文主義王子伊拉斯姆。

歷史學者可以著作等身,但未必懂得教學;教會歷史老師可以很有學問,但未必懂得分享。雖然本書是廖博士的第一本著作,讀者一定會感受到他的教學恩賜;不但如此,大家更可以從本書的內容發現到廖牧師細說人物娓娓道來、介紹故事情理頭頭是道的「能力高超」(香港建道神學院前院長梁家麟博士語,見本書第十頁「推薦序」)。

全時間讀神學十年、教神學快十七年,然而,拜讀廖博士的大作,我仍然能夠從中獲益良多,這實在是真的。即使正如每本書都免不了有這樣那樣的沙石,但瑕不掩瑜,對想更多認識關於威登堡和馬丁路德這段歷史的朋友,本書絕對是值得推薦、實至名歸的好書。

書名 威登堡風雲:馬丁路德的朋友與對手
作者 廖元威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台灣)
出版年份 2016年10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8 x 21 厘米
頁數 190頁
定價 港幣79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67元)
編號 TW818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1484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健康標竿─40天但以理計畫

PPC-04-health.mark

忙碌急促的生活節奏,令很多人失去了生活,沒有了定時,只剩下了生存和財富。「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恆安放在世人心裏。」(傳三11上)當信徒的生活失了序,就不能享受上帝創造世界時的「各按其時、各從其類」的美好,感受不了「上帝看著是好的」的美意。

本書作者華理克牧師在馬鞍峰教會所推動的「但以理計劃」,以飲食、運動、專注、信心和朋友五大層面,全方位地重整會友的生活習慣和起居作息,令會友「失序」的生活得以「重序」。

「得著智慧的,愛惜生命;持守聰明的,尋得好處。」(箴十九8)

為了自己,為著上帝的榮耀,今天就作出改變吧!與華理克牧師一起,直奔健康的標竿!讓我們一起在身心靈上追求健康。

 

作者簡介:

華理克

常被稱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屬靈領袖」。他在加州橙縣創立了馬鞍峰教會—全球最大、最知名的教會之一。他也同時發起目的導向的運動,建立一個來自160個國家、成千上萬個不同宗派教會的聯絡網。他曾培訓世界各地超過350,000位牧者。
稱他為「屬靈創業者」的《富比士》雜誌曾說過:「假如華理克的事工是一個事業,它的影響力早就可以媲美Dell(戴爾電腦)、Google、Starbucks(星巴克咖啡)這些巨型企業了。」
著有《標竿人生》,華理克夫婦從這本書的銷售利潤中,拿出百分之九十,捐給慈善事工的機構,包括他們全球性的P.E.A.C.E.計劃,及幫助愛滋病感染者的「憐憫事工」。

 

書名 健康標竿─40天但以理計畫
原文書名 The Daniel Plan
作者 華理克(Rick Warren)、丹尼爾‧艾門(Daniel Amen)、馬克‧海曼(Mark Hyman)
出版社 保羅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年份 2016年7月
包裝 軟精裝
開本 16 x 23.5 厘米
頁數 334頁
定價 港幣134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114元)
編號 PPC-PL015
國際書號ISBN 9789866202285
精彩試讀 健康標竿─40天但以理計劃─試讀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知書識道」facebook 推介
2016.09.09.講座活動

Liturgies that Move!

ta16lts-03-liturgies-that-move-goodbook

「Liturgies that Move」匯集了基督教禮儀中常被忽視的動作元素。本書鼓勵信徒以身體行動如行走明陣、喜樂舞蹈思想及經歷基督。(本書為英文書籍)

作者簡介:Gabriele Hoerschelmann & John G. LeMond

Gabriele Hoerschelmann and John G. LeMond were professors at Lutheran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Hong Kong in the areas of theology, worship and homiletics. They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and helped to shape the worship life of a center of learning that brings together people from a rich variety of churches and cultures throughout Asia.

書名 Liturgies that Move!
作者 Gabriele Hoerschelmann & John G. LeMond
出版社 信義宗神學院
出版年份 2015年
包裝 平裝
開本 14 x 20 厘米
頁數 141頁
定價 港幣20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18元)
編號 TA16LTS3B05
國際書號ISBN 9789881635068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由小書齋到百合書屋

death-to-resurrection-a-literary-pilgrimage

第一部分作者先與讀者談談一個文字人的胸懷和器識。
第二部份帶領讀者透過他的經歷和思想,反思現在社會所呈現的種種境況,進而思考一個真正基督徒可以用甚麼態度面對。

作者簡介:殷穎

本書作者是一位酷愛大自然及謳歌創造主的文字工作者,也是編輯人、出版人及傳播工作者。散文為多處華文地區採用為教科書,計有台北「國立編譯館」、香港「教育署」及新加坡「牛津大學出版社」等分別選作中國語文教材。
文藝評論家季薇評殷穎的散文「一清如水」,並謂陶淵明在《歸去來辭序》中「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句,堪為其文章注腳。殷穎為文筆觸簡潔空靈,多為謳歌自然之作,他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在作品中隨處可見。
當代散文家及翻譯家思果評介殷穎的散文說:「他的文章好的地方太多,一下子說不完。他深於思、敏於感、愛自然、有學問、有閱歷,文章講究,散文家的條件都齊了,我也算是寫散文的人,常常羨慕別人寫得好,尤其羨慕像殷穎先生這樣富有詩情的筆調。他即使談信封,也都有別人想不到的地方。他寫自然,觀察而兼有情思;寫遊子的感懷,比別人更深一層;寫生活細節,有獨到的地方。這兩本書(《歸回田園》與《秋之悸》)裡好文章太多。捧在手上讀,不肯放下。我要揀一段抄,也沒法揀,因為都好。他寫文章,態度認真,由這一點可見。」

熱烈推薦文章分享:由小書齋到百合書屋(梁美英)

每一個人都有他獨有的寫作習慣和喜好的寫作空間,有人會選擇在家中、有人會選擇在咖啡店、有人會選擇在交通工具上。殷穎牧師喜好的寫作空間,就在一張「小書齋」木製老書桌上。他習慣在這裏寫下他的生命故事、屬靈領受,一寫就寫了二十本。

「小書齋」是殷牧師的書桌,「百合書屋」是他家中的書櫃,也代表他多年前著名的「百合文庫」系列出版,所以這百合小屋,盛裝著百合文庫的榮美。書桌讓牧師藉此出版書籍,書櫃卻正向人展示殷牧師的心血。無論書桌、書櫃、書籍,都是殷牧師的生命。

《由小書齋到百合書屋》一書,正是殷穎牧師在「小書齋」上寫出的最新著作,也是多本著作中最艱辛的一本,因為在出版過程中,殷牧師備受多種疾病纏繞,險些要擱置出版。然而,上帝的恩典總是夠用,讓這位文字工作者的生命故事終能展現人前。《由小書齋到百合書屋》主要分兩部分,殷穎牧師先與讀者談一個文字人的胸懷和器識,他認為「先器識、後文藝」應是成為一個基督教出版人必備的歷練和條件,即使不是每一個出版人都能達致這個境界,也可以此作為奮鬥的目標。另一方面,殷穎牧師也帶領讀者透過他的經歷和思想,反思現在社會所呈現的種種境況,進而思考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可以用甚麼態度面對。

閱讀這本字辭溫潤流暢的作品,在字裏行間彷佛與詩人對話,又像與文字高人交流,進深認識何謂出版人,亦深深被作者的生命所吸引與感染。
殷牧師出版此書的心願是希望讓百合花復活有力的生命繼續在地上發光,願出版仍是繼續有力地向世界發聲,還讀者一顆熾熱的心。

書名 由小書齋到百合書屋
作者 殷穎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台灣)
出版年份 2015年10月
包裝 軟精裝
開本 17.8 x 25.6 厘米
頁數 381頁
定價 港幣198元
編號 TA-WY0004-1
國際書號ISBN 9789864000876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每日經歷神

experiencing god day by day

這本實用的每日靈修工具是汲取亨利‧布克比博士,及其長公子理察‧布克比博士的教導及著作,帶領你每日以一節經文和一段激勵的默想開始一天的生活。

這本書榮獲ECPA金牌獎日用靈修書,以精緻小巧的版本問市,方便您隨身攜帶使用。主要取材自亨利‧布克比博士的教導,是涵蓋全年的每日靈修良伴。
  
滿溢屬靈的洞見與甜美的神恩,幫助你能以全心專注於天父的同在,來開始每天的日常生活。不論你是選擇把這本靈修小品做為貼心的小禮致贈親朋好友,或是讓它做為更新自己靈命的工具,都可以預見這本小書將激發生命重大的改變。

作者簡介:亨利‧布克比(Henry Blackaby)、 理察‧布克比(Richard Blackaby)

亨利‧布克比博士曾與人合著《經歷神》一書,現在擔任南方浸信會禱告及靈性覺醒運動的國際主席的特別助理。除此之外,他也是生命之道基督教資源和國際宣教委員會的顧問。

書名 每日經歷神
英文書名 Experiencing God Day by Day
作者 亨利‧布克比(Henry Blackaby)、 理察‧布克比(Richard Blackaby)
出版社 基石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00年11月
包裝 精裝
開本 12.2 x 19.4 厘米
頁數 396頁
定價 港幣79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67元)
編號 TWC268
國際書號ISBN 9780970239938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