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讀大衛

此書結集了梁永善牧師宣講大衛的崇拜講章,作者希望藉著本書讓讀者能對大衛有較全面的認識,體會人性的善與惡、光暗面,以及為甚麼大衛有那麼多不善之處,卻仍然得到上帝的祝福?他的人生有甚麼值得我們學習和警醒的地方?更希望藉本書使讀者有所反省,靈命有所提升。

本書中透過三十一篇講章把大衛的一生事蹟活現出來,讓我們反思今日自己的屬靈生命,並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警惕。

但願本書能使讀者不單對大衛有較深入的認識,更引起我們研讀聖經的與趣,好好研讀上帝的話語,使我們能茁壯成長。

作者簡介:梁永善

梁永善牧師先後畢業於建道神學院(神學學士及教牧學博士)及信義宗神學院(道學碩士),曾於三間堂會事奉;其後在大埔開荒建立基督教銘恩堂,至今建立了六間堂會,聚會人數超過二千五百人。
梁牧師善於宣講,不但佈道,更著重釋經講道,信息絶不「離地」。他除在銘恩堂講道外,也會在不同學校、專業團契及教會分享信息,深受參與者擁戴。此外,他更在不同神學院作客座講師,參與大眾傳媒工作,擔任嘉賓及主持,並在《時代論壇》「永善亂壇」專欄針對時事以信仰角度回應。
梁牧師的著作包括:《離異家庭青少年的牧養》、《鼓勵你的女兒》、《善看世情》及《梁言善道》。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數點大衛(蔡聖龍)

從男性讀者角度來看,大衛確是聖經中最精彩的人物,完全是每一個男人的投射:年輕、奮戰、智謀、忠信、友情、君王、失誤、流離、無奈……就正如我們每個現實中的男人一樣,總有我們獨當一面、一家之主、三五知己、坐困愁城……的不同時候。

要為這個如此立體、故事情節豐富、感情刻劃極有深度的人物寫書,真的不容易。描寫得太豐富,就成為一本冗長沉悶的書;描寫得太簡略,又寫不出大衛的味道。

梁永善牧師,本身也是一位精彩的真男人,所以他拿揑大衛的一生,拿揑得非常準確:以一種「列點式」的寫法,將大衛的精彩一生分成四大部分共三十一節,每節又再分成幾個點(points),寫法簡潔易明,完全做到化繁為要,既不遺漏每個精彩細節,但又不失緊湊,大衛一生仍是那樣波瀾壯闊。

認識梁牧的人,都知道他事奉心志旺盛,魄力驚人,同時又關心社會,講政治從不自我審查。故此他不止於細數大衛的事蹟,更能鞭辟入裏分析大衛不同時刻的心理,能夠點破他每個決定背後的政治考量、策略思考、內心盤算。讓我們真的「識讀」大衛。
不論是用作主日學的小組教材,又或是個人的學習閱讀,我都誠意推薦梁牧這本著作。

每個真信徒,總是「聖中有罪,罪中求聖」。就讓我們學習大衛,在上帝面前謙卑不自恃。阿們。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跳出樣板,歷練人生(梁偉斌)

大衛,你認識嗎 ?

大衛,一個很熟悉人物,從舊約到新約,單是名字出現了近千次;以他為題的藝術作品,上至古代雕塑,下至現代電影。就知名度而言,與耶穌基督和摩西不相上下了。

聖經巨細無遺地記載大衛的一生事蹟,英勇敬虔的固然比比皆是、墮落陰險的卻又豈止一二?成敗尚且不足論英雄,倘若分析大衛這麼多面的人生就更難。如何跳出樣板式的教導,從其一生言行走進內心世界,還原聖經中大衛的本相?

梁永善牧師透過崇拜講道,將大衛的一生活劃出來,讓會友跨越兩地數千年的時空,進入大衛的世界,藉以反思和建立今日的信仰生命,更將崇拜講道整理成書出版,讓我能再次細味《識讀大衛》,亦有更深刻的體會。

其中有兩篇印象尤深:第一篇是「強求無效」,大衛與拔示巴通姦後所生的兒子得了重病,大衛切切為兒子禁食禱告,求上帝憐憫,但當兒子真的死了,大臣們都深恐大衛會傷心至死,但他竟然回復正常,沐浴更衣食飯工作,到底禱告是甚麼一回事?另一篇是「男人心,海底針」,大衛兒子押沙龍為妹報仇殺兄長暗嫩,其後他逃亡再返回耶路撒冷,大衛由恨到接納押沙龍,但就種下押沙龍的篡位之心,似是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我在此先賣這兩個關子,由讀者細味梁牧師如何解構禱告和男人心。

聆聽久經歷練的人,導出另一個久經歷練的人生,深信也是信徒人生的歷練,可堪回味。

熱烈推薦閱讀分享:那跌跌碰碰的信靠之旅(陳盈恩)

相信不少信徒如我一樣,讀撒母耳記有關大衛一生的事蹟已經不下數十次;可是,讀梁永善牧師的大衛講章系列,重讀這位以上帝為首的君王領袖的人生故事,加上梁牧師到位、「入肉」的解讀,仍使我感到獲益匪淺。

梁牧師的講章讓我們真實和立體地看見,大衛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甚至多次犯錯,也是一個在政治上很懂得謀算的人。然而,他對上帝卻有極大的信靠、每個關鍵時刻總懂得求問上帝、每次犯錯得罪上帝後總知罪回轉,也願意承擔罪的後果,故此上帝施行公義審判後,也同時祝福他與後代。梁牧師筆下的大衛,讓我們深刻地明白,世上沒有完美的領袖,反之領袖比常人面對更多的試探引誘,行事為人更需要處處謹慎,明白一切權力是由上帝賜予;對待別人也必須以誠以善。梁牧師更不時坦誠地以他自己、現今社會不同領袖作例子,讓我們更加明白這些原則其實一直適用。

梁牧師在講章的字裏行間中,總透射出一種對教會群體的勸勉。領袖離不開的是他所領導的群體,因此我們不要以為自己如果不是領袖就不用讀大衛的故事,卻應從大衛的故事中學習作為群體成員應該怎樣好好守望群體的領袖,學習承擔一種守望者的責任,以至能在他走歪之時勸誡他、他成功之時為他雀躍。或許,在社會反權威、反領導、強調個人主義的風潮中,這是我們作為現今世代信徒值得學習之處,也是我們作為同一個信約群體下被人看見的識認和見證。

在這個全球化、科技發展至令人自義得史無前例地嚴峻的新世代中,作為領袖所面對的挑戰是何等巨大。可是,大衛的故事仍在激勵著領袖們——不要害怕失敗,只需要懂得自己的人性、軟弱,然後就只管信靠上主,勇往直前,完成上主的託負。其實,每位基
督徒在世界中持守信仰的人生旅程——不論我們是否定義自己為領袖—豈不也是如此?

書名 識讀大衛
作者 梁永善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18年10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 X 21.4厘米
頁數 270頁
定價 港幣108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86元)
編號 TS1805B08
國際書號ISBN 9789623804073
延伸閱讀 梁言善道善看世情鼓勵你的女兒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正典語境中的神學釋經學


此書是用前耶魯大學舊約學者蔡爾茲(Brecard Childs)提出的正典語境方法去解釋聖經、詮釋信仰及神學研究。作者不但引述蔡爾茲的見解,更深入分析了一些發生於蔡爾茲與現代聖經考證學家之間的富爭議話題,並透過分析這些爭議,讓我們可比對兩方面的看法,也藉此讓讀者能對正典、詮釋聖經或神學,有更多認識和理解、有更深的信仰反思。

作者簡介:陳馴

陳馴博士(M.Div. MA. Th. D),從事神學教育二十餘年,現任燕京神學院教務長。英文著作有Theological Exegesis in the Canonical Context: Brevard Childs’s Methodology of Biblical Theology(SBL: 137.NY: Peter Lang, 2010);Creation and Grace in Augustine’s Literal Meaning of Genesis(Delhi: ISPCK, 2014)。中文著作有《當代中國的基督教神學方法》(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創造與恩典:奧古斯丁〈創世記字義解釋〉中的神學人類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主要學術研究範圍:系統神學、聖經詮釋學、當代基督教發展。

書名 正典語境中的神學釋經學——蔡爾茲的正典思想及方法論研究
作者 陳馴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18年9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6.9 x 24.5 厘米
頁數 343頁
定價 港幣168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143元)
編號 TA1803G06
國際書號ISBN 9789623804059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路德的蘋果樹

教會改革運動的精神就是「教會持續不斷的改革」(Ecclesia Semper Reformanda),這表示當下的教會並不是完美的教會,教會是行進中的教會,要不斷改革,直走到耶穌基督再回來之時。改革不單是內部制度和教義上的變革,也包含對外宣揚福音時,向傳福音對象的態度和方法。面對新價值和新取向,教會對於內部和外界的關注都要不斷更新。

紀念「教會改革運動五百周年」,並不是單單將我們帶回過去,知道五百年前發生過的事,這當然要知道若干重大事情的來龍去脈,但更重要的是將五百年前教會改革運動的精神放到今天香港的場景中,幫助我們傳承福音,穩步前進,我們要回到過去,也要將這種精神帶到今天,以能在將來好好走下去。

讀後感:《路德的蘋果樹》下細思教會的改革(余瑞堯)
二零一五年的一個下午,接到張振華監督的電話,邀請我擔任教會改革運動五百周年籌備委員會主席。當時家父正在身旁,我望著九十多歲的父親,盤算著五百年前不知是父親多少代先祖在生之日,而這一次發生在當時的運動為甚麼到今天仍然值得全世界去大事紀念呢?假若這也是你心中的一個疑問,《路德的蘋果樹》相信可以為你提供很好的解答。

作為籌委會主席,我經常感受到一股溫馨的關注環繞著我們,這份關注來自張監督。它傳達了窩心的支持,也觸發了新意念的產生。心想這位日理萬機的監督,大小事務繁多,為甚麼仍然願意把如此巨額的時間投放在五百周年紀念之上呢?相信他在心坎裡一定埋藏了一個極強的信念,正如一團熾熱的火在燃燒著,驅動他全情投入,把教會改革運動的意義,推廣到教會和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撰寫《路德的蘋果樹》正是張監督的一次內心剖白,把這份信念用文字深情地跟教會的弟兄姊妹分享。

雖然是深情的分享,但卻絕不流於情緒化。書中不錯是流露了張監督澎湃的內心感情,但這感情卻是建基於他對世局人情的理性分析。今天唯物主義、消費主義、成功主義籠罩著整個世界,面對這些處境,張監督悲天憫人,努力透過對教會改革運動的演繹,為當今的教會尋找出路。本書紀錄了張監督在這課題上的思考歷程,和他所尋索到的一些解答。因此本書不單充滿了「情」,還洋溢著「理」。

張監督深信,改革是對教會歷史現在和將來的闡述。針對歷史,他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教會改革運動的歷程,馬丁路德的生平及其神學,教會改革運動後聖靈在普世及香港教會中的工作。面對現在,他特別強調教會改革運動的精神就是「教會持續不斷的改革」。放眼將來,在書的最後部分,他分享了對現今信徒的期望和對當下牧養出路的看法。

因此,對希望認識教會改革運動時代意義的信徒來說,本書無疑是一本非常值得細心閱讀的好書。

書名 路德的蘋果樹
作者 張振華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18年9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 x 21.3 厘米
頁數 220頁
定價 港幣118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100元)
編號 TA1804D03
國際書號ISBN 9789623804066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教會在公共空間的參與

近年來,「宗教在社會的公共角色」這個老問題重新引起大眾的關注。宗教具莫大的影響力,能夠觸動人的心靈,引發思想與行動。在教會改革運動五百周年紀念的時刻,本文件致力說明教會的公共參與,是我們在基督裏去愛和服事鄰舍的自由之持續回應。這樣,教會改革運動對福音、教會及社會的洞悉就能結出果子。作為全球性的教會共融,我們一同前瞻大家的未來。願這份文件能促進信義宗教會共融及其合作伙伴積極參與本地及全球的公共空間,使之成為眾人公義之地。

讀後感:教會在公共空間的參與(張振華)
對信義宗教會來說,教會怎樣參與社會事務(公共空間)是建基於路德「兩個國度」的神學觀,當下我們要實踐這套倫理時,卻不能依樣葫蘆,將路德在五百年前的教導直接施行。時間過了五百年,社會的體制改變了,公共空間的持份者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因此我們信義宗教會也需要一套參與當下社會事務的指引原則,既能反映基督教的核心價值,也能按信義宗教義來履行這套倫理。
世界信義宗聯會(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 LWF)在二零一六年出版了The Church in the Public Space的研究文件,《教會在公共空間的參與》正是其中文譯本,當中闡述了信義宗教義怎樣理解上帝的國度、當下教會處身於公共空間的現況、角色和責任等等,而更重要的是指出教會在參與社會事務時要持守的宗旨和態度,這點對於全球各地信義宗教會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課題。因為在不同地區的信義宗教會處身於不同政治、種族、文化的公共空間,我們要怎樣訂定自己的立場和取態,正是我們能否在公共空間中取得更大影響力的重要一環。
深願此書能培訓更多信徒,積極而正確地參與公共事務,以讓上帝的國度在人間顯揚。
書名 教會在公共空間的參與
原文書名 The Church in the Public Space
編者 世界信義宗聯會(神學與公共見證部)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18年5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 x 21.2 厘米
頁數 45頁
定價 港幣25元
編號 TA1802D05
國際書號ISBN 9789623804004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逾越節的羔羊


逾越節一方面是救贖以色列民族脫離奴役的歷史事件,但也同時預言著猶太人和外邦人,藉著信心和靠著神的恩典,可以得著彌賽亞作為代罪羔羊所成就的救恩。

這本「逾越節的羔羊」的小書,內容集中於如何在今天傳統的猶太逾越節筵席裏,看到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祂是逾越節的羔羊,也是節期裏特別令人注目的無酵餅,而筵席杯中的葡萄酒代表祂所流的血。我們看到祂為我們成為被殺的羔羊,身體被擘開,流出寶血來設立了一個新約。這一切令有信心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可以從作罪奴的生活裏被買贖出來,得以進入與神有個人關係的喜樂生命裏。

外邦基督徒會驚嘆,我們經常遵行的聖餐(或稱主的筵席或擘餅聚會等),原來和逾越節筵席有這麼深遠的關係。這絕對不是巧合。救主耶穌降世,是要成全逾越節的預言和應許。祂所立的所約,是神在舊約裏對以色列列祖所有應許的總成全。這些應許的福氣先是給予猶太人,然後由他們帶給外邦人。請留意這個事實:耶穌基督是猶太人,而將福音帶給外邦人的使徒和初期信徒,全部都是猶太人﹗

讓我們今天得著所應許福氣的外邦基督徒,起來還福音的債,叫猶太人早日得著逾越節的真實福氣——就是彌賽亞耶穌成為他們的救主﹗

讀後感:逾越節的羔羊(王大民)
「救主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羔羊,也是逾越節的羔羊。」這句說話是每個基督徒都耳熟能詳的。但為甚麼是羔羊?救恩和猶太民族的逾越節又有甚麼關係?只有在多認識聖經之後,才能對這些問題作出切中核心的回答。
《逾越節的羔羊》根據聖經,解開天父在創世之前,便預定了祂的愛子成為代罪羔羊的救贖計劃;祂也藉著逾越節向自己的選民—猶太民族作了啟示;最後透過彌賽亞在逾越節期間被殺而成就這個拯救全世界的應許。藉著逾越節筵席上的葡萄酒,我們看見祂向人預先顯明了,救主耶穌受死所流出的赦罪寶血—祂自己也是聖潔無罪的無酵餅,復活成為初熟的果子—祂的受死和復活,除去了罪,使所有相信祂的人,得享祂的新生命,成為無酵的新麵團。這便是逾越節、除酵節和初熟節這三個春季節期的核心內容。
當我們遵照主的命令,在聖餐聚會中享用無酵餅和杯中的葡萄酒的時候,我們是承認並宣告那藉逾越節向我們啟示,因救主受死所成就的救恩。但請不要忘記,這個救恩是先為著猶太人而設的,也一直對他們是有效的(羅一16,二9、10);他們中間大部分人,仍然等待著天父用「外邦人的舌頭」(賽二十八11)向他們述說救恩的信息。讓我們回應祂的呼召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賽六8)
書名 逾越節的羔羊
作者 戴路.博克(Darrell Bock)及米切.基里沙(Mitch Glaser)
譯者 王大民
出版社 選民事工差會香港分會
出版年份 2018年6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4.1 x 20 厘米
頁數 73頁
定價 港幣60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51元)
編號 TA18CPM2E02
國際書號ISBN 9789881867186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
延伸閱讀 選民事工差會出版書籍
逾越節書籍

人生小語


本書作者陳終道牧師,少年時曾經悖逆,於大學期間蒙聖靈光照,悔改認罪,立志獻身,一生學道守道傳道。本書搜集他多年來所撰寫的喻道小品,分享他對人生、對人性的體驗和反思,盼望能有助那些尋求認識基督教真理的讀者們,可以從中領會得著啟迪,接受永活真神所賜的救恩,得享祂永恆的福樂與平安。

作者簡介:陳終道
陳終道牧師是近代華人教會中備受敬重的神僕。他不僅是著名的聖經學者、神學教授、資深解經專家和著書超過六十本的名作家,更是一位熱心佈道、廣傳福音真理的牧者。其講道及著作,均受海內外同道所重視。

讀後感:人生小語(許朝英)
《人生小語》的作者陳終道牧師是近代華人教會中備受敬重的神僕。他不僅是著名的聖經學者、神學教授、資深解經專家和著書超過六十本的名作家,也是一位熱心佈道、廣傳福音真理的牧者。他的講道及著作,均受海內外同道所重視。
這本書收錄了他所撰寫一百三十三篇喻道小品,當中分享了他對人生、人性的體驗和反思,為讀者帶出聖經所描述「人心比萬物都詭詐」的種種真相。其中道盡世間多少爾虞我詐、無情無義、貪婪無厭、虛偽邪情等恩怨情仇,揭露了人性的醜陋;與此同時,卻清楚介紹了基督教信仰、聖經中的福音信息,以及基督永恆的救恩。
書中內容寫實,事例繁多,可讀性高,除了適合慕道者閱讀之外,實在也是有負擔廣傳福音者,用作見證的具體參考資料。陳終道牧師的小品,在短短出版幾個月後,能吸引不少慕道朋友的拜讀,更重要是這本書能影響他們對基督教信仰加深了正面的認識,也有不少人把此書轉贈親友,延伸祝福。盼望每位閱讀本書的讀者,可以從中領會並得著啟迪。
書名 人生小語
作者 陳終道
出版社 道聲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18年5月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x 23.5 厘米
頁數 112頁
定價 港幣65元(道聲之友優惠價:港幣55元)
編號 TA1801F03
國際書號ISBN 9789623803991
購書連結 道聲出版社